回應蘇貞昌「掃帚說」 國台辦:盲人騎瞎馬亂闖亂撞

2019-02-27 12:31:42   8533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立院備詢時提到,拿一只掃把都要跟大陸拚,而國防部長嚴德發也聲稱,這是要宣示防衛作戰決心。發言人安峰山指出,為了撈取一點可憐的選舉私利,不惜把台海和平和台灣同胞的福祉推到危險的邊緣,其所作所為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7日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針對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立院備詢時提到,拿一只掃把都要跟大陸拚,而國防部長嚴德發也聲稱,這是要宣示防衛作戰決心。發言人安峰山指出,為了撈取一點可憐的選舉私利,不惜把台海和平和台灣同胞的福祉推到危險的邊緣,其所作所為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安峰山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台灣地區的一些「頭面人物」近期頻繁地發表充滿敵意的挑釁言論,不斷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惡化兩岸關係,為了撈取一點可憐的選舉私利,不惜把台海和平和台灣同胞的福祉推到危險的邊緣。正如島內輿論批評的那樣,他們的所作所為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安峰山指出,這進一步證明了民進黨當局是兩岸衝突的製造者,台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和台灣人民利益的損害者。

他說,我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前景。同時我們也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對此,對此,蘇貞昌受訪時回應表示,做為一個台灣人,他只想保護國家、保主權,為人民的安全來努力,「我們不挑釁任何各方,只想保衛家鄉。」

回應蔡英文「武力威脅論」

總統蔡英文日前接受外媒採訪時,不只一次提到對岸的武力威脅。對此,安峰山表示,所所謂打壓和威脅的說法,完全是歪曲事實,混淆視聽。

他說,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我們始終為台灣同胞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堅定維護並不斷增進台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幫助他們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而民進黨當局則站在廣大台灣同胞的對立面,做著完全相反的事情。

安峰山指出,我們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正是為了維護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因為台獨才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也是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最大禍害。在這個事關民族和同胞根本利益的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

談「兩岸和平協議」

最近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等人士提出了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民進黨及其當局表示反對,聲稱要修法設立洽簽兩岸和平協定雙審議、雙公投的高門檻。安峰山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

他說,凡是有利於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事,都應該努力推動。只要是有利於維護台海和平,有利於增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議題,都可以由兩岸雙方、社會各界來共同探討。

安峰山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雙方,各政黨、各界人士應本著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的持久和平。民進黨當局無視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渴望,背道而馳,橫加阻撓,只會損害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葬送台灣的前途和未來。

國台辦公布「對台31項措施」週年成果 陸委會:言過其實

記者林仕祥/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228是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實施一週年的日子,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今(27)日表示,陸方研發了「31條」APP,將於今天正式發布,聲稱這款APP能夠集中展現目前大陸包括25省區市在內的72個地方落實「31條」的實施細則、最新資訊。陸委會隨後發出新聞稿表示,陸方的對台31項措施多數「言過其實」,注重包裝而忽略對台的實質權益保障。

陸委會表示,陸方去年公布的「對台31項措施」,大多屬於既有措施或與外資待遇相同的內容,在其實施周年後,雖然中國大陸各地方均推出「落實」措施,但仍不脫31項措施本質,且普遍未能落實執行。經相關機關評估,對我影響仍屬有限,依據相關統計,去年1台商赴陸投資金額為85億美元,較上年減少8.1%,連續3年負成長,諸多台商反映未感受優惠,在陸投資日益困難;民國106年國人赴陸就業為40.5萬人,持續呈下降趨勢;學生赴陸就業、實習人數及教師赴陸任教均未大幅成長,台生赴陸就讀「高校」3千餘人,遠遜於赴其他國家留學的3萬多人。

陸委會指出,國台辦改變宣導方式,推出「31條」APP及「受惠」樣版,意圖誇大實施成效,反而凸顯其「惠台」名不副實。事實上,許多台商反映適用上仍有許多困難或無「受惠」感受,例如:領取「居住證」後,在辦理信用卡、搭乘高鐵或飛機等仍未能享有「同等待遇」的便利。陸委會呼籲國台辦,與其大張旗鼓辦宣傳,不如多做實事,確確實實改善台商、台生等在陸待遇,保障其應有之權益及人身安全。

陸委會強調,31項措施中有多項是中國大陸因應經濟發展及美中貿易衝突需要,而藉此強化對我科技產業技術及人才磁吸,並擴大台灣經濟對中國大陸之依賴。惟因「中國製造2025」已引起國際警戒,經濟成長下滑亦影響對我企業吸引力,其吸納台灣經濟實力的意圖實難達成。陸方對台31項等相關措施的主要目的,在利用片面開放措施深化兩岸融合,意圖拉攏台灣民心,分化台灣內部,以加速兩岸統一進程。但因北京宣布不放棄武力犯台,外交打壓,製造兩岸和平發展的人為障礙,再多的融台措施也難以拉近兩岸的距離。

陸委會提醒,在31項措施之外,陸方若干配套措施存在的風險亦不容忽視。例如:對在陸國人核發「居住證」,以「便民」之名,將我國人納於其管制下,挑戰我國法律對兩岸人民區隔的界線,削弱我國主權,對個人亦有隱私遭監控及成為徵稅對象的風險;形式上取消台灣人民在陸就業需申請「就業證」的規定,但實際上仍面臨差別待遇及當地職工排斥問題;將在陸國人納入大陸「五險ㄧ金」社會保險,未必符合國人實際需要,且加重國人負擔等。

陸委會表示,經評估陸方「31項對台措施」對我方影響仍然有限,惟因陸方持續強化對我各項措施,尤其針對青年、學生、高科技,值得我方警愓及預為因應。陸委會依據行政院指示,於去年4月2日會同相關機關成立的長期性專案小組,仍持續針對中國大陸對台相關措施進行追蹤與研析,將適時完成研析報告後,向社會大眾進行說明。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