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敗,都是憲法的錯?

2019-01-04 16:20:47
9706
媒體經常把「蔡英文被獨派綁架」掛在嘴邊。事實的真相是,民進黨的多數政治人物,都被獨派綁架;而後蔡英文又被民進黨的多數綁架,最後全黨上下集體與社會的多數民意脫節。
單厚之/評論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綠營內部出現兩種很特別的檢討聲音:一是如彭明敏等四大老一般,把所有的錯都歸咎於蔡英文,與綠營其他任何人都無關,甚至連最短命的教育部長吳茂昆、東廠張天欽、中選會主委陳英鈐都無關;另一種聲音,則是將一切歸咎於《憲法》,認為憲政體制的權責不明,總統有權無責,所以施政才失去民心。
前一種說法,多數人應該都不能接受;但後一種說法,無分藍綠都有不少人願意買單。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曾表示,台灣平均不到1.3年換一位閣揆,這種憲政制度誰來當總統都做不好。昨天逼宮的四位老綠男,也在《致蔡總統的公開信》中,要求蔡總統交出行政權,退居二線,落實《憲法》第五十三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明文規定,由新任行政院長全權組閣。
類似這樣的說法,其實充滿了對憲政體制的誤解,以及不願面對現實的卸責。
以柯文哲的講法來說,柯文哲並沒有說明憲政體制的缺陷,就直接倒果為因,將閣揆更換頻繁的原因,歸咎於憲政體制。中央的憲政體制,或有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之分,但地方制度卻多半都是首長、議會制衡的制度,柯文哲的小內閣4年換了25個首長;新任的小內閣一個副市長懸缺、多個政務官找不到合適的人,只好由常任文官升任,難道也是制度的問題?還是柯文哲自己的用人風格、領導統御出了問題?
彭明敏等人的講法就更莫名其妙了,《憲法》第五十三條是民國三十六年頒布的條文。身為獨派的大老,拿蔣介石政權頒布的「大中國憲法」,質疑台灣民選的總統蔡英文,先天上就有精神錯亂之嫌。更何況,在李登輝修憲改為雙首長制、取消閣揆同意權、取消閣揆副署權之後,《憲法》第五十三條本來就是寫著好看的,在實務上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憲政的角度來看,憲法或許有優劣,但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部完美的憲法,端看政黨、政治人物怎麼去行使、願不願意尊重憲政精神。
在社群網路的時代,政治領袖的賞味期越來越短,不管任何的憲政體制,全球的領導人都面臨同樣嚴峻的挑戰。老牌的內閣制國家-英國,首相梅伊的威信搖搖欲墜;民主的模範生-德國,梅克爾已經宣布不再連任;曾經讓人以為是新時代政治典範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不久前剛被「黃背心運動」打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換過多少閣員,就更不用說了。
哪一個制度比哪一個制度好?全球哪一個領導人,日子不比蔡英文辛苦?
台灣現階段的憲法,多數人會承認是「雙首長制」;有少數人會認為,因為總統民選的緣故,總統不可能是虛位元首,所以憲法實質上是往「總統制」傾斜。如果你是前者,「雙首長制」在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屬同一政黨時,他就是「總統制」;如果你是後者,那「總統制」更不是問題。
今天的行政院長,變成總統的幕僚長,不合理、不合憲嗎?美國的總統也不用到國會備詢;我們的憲法也可以邀請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只是民進黨不願意而已。民進黨的國會議員不願意監督政府,甘為總統的附庸,是憲政的問題?還是民進黨的問題?民進黨國會議員的心態,能夠透過修憲解決嗎?
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即便蔡英文總統不願意釋出人事權、政策權,民進黨依然可以嚴格要求黨員,必須要遵守中常會的決議,實施民進黨希望的政策;甚至可以要求黨員不得入閣,讓蔡英文無人可用。但我們認真回頭看看,過去這兩年蔡英文施行的政策,有哪一樣不符合民進黨內的多數價值?
卡管、年改、轉型正義、東廠、陳師孟,這些導致民進黨輸到脫褲子的事和人,每一個都有違法、違憲的疑慮,每一個都不是《憲法》出了問題,而是民進黨不守憲、不守法,肆意擴大選民當初的付託,把689萬當作一張「空白支票」,逼得選民不得不想辦法收回當初對蔡英文、民進黨的付託,導致「九合一」的大敗。
民進黨今天的問題,並不出在憲政體制上,而是出在修憲之後的立委「單一選區制」。單一選區的制度設計,理論上是要每個當選人都有過半的民意,讓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必須儘可能的往光譜的中間靠攏。
但因為每個選區的藍綠版圖不同,在中南部選區綠營有絕對的優勢,提名就等於當選,所以反而會讓綠營的政治人物更有誘因往深綠傾斜。(所以越往南部的立委,對阿扁越包容。)相反的,北部的政治人物,再怎麼努力也很難當選立委(即便當選也是黨內的少數、異類),所以並沒有足夠的誘因,去跟黨內的主流意見唱反調。
媒體經常把「蔡英文被獨派綁架」掛在嘴邊。事實的真相是,民進黨的多數政治人物,都被獨派綁架;而後蔡英文又被民進黨的多數綁架,最後全黨上下集體與社會的多數民意脫節。因為不願意承認蔡英文失敗的本質上,其實就是自己的失敗,是自己不合時宜、被民意淘汰,民進黨才有這麼多人願意自欺欺人,把一切都歸咎於《憲法》。
不怪小英、不怪自己,大家都可以睡個好覺。都是《憲法》的錯!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綠營內部出現兩種很特別的檢討聲音:一是如彭明敏等四大老一般,把所有的錯都歸咎於蔡英文,與綠營其他任何人都無關,甚至連最短命的教育部長吳茂昆、東廠張天欽、中選會主委陳英鈐都無關;另一種聲音,則是將一切歸咎於《憲法》,認為憲政體制的權責不明,總統有權無責,所以施政才失去民心。
前一種說法,多數人應該都不能接受;但後一種說法,無分藍綠都有不少人願意買單。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曾表示,台灣平均不到1.3年換一位閣揆,這種憲政制度誰來當總統都做不好。昨天逼宮的四位老綠男,也在《致蔡總統的公開信》中,要求蔡總統交出行政權,退居二線,落實《憲法》第五十三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明文規定,由新任行政院長全權組閣。
類似這樣的說法,其實充滿了對憲政體制的誤解,以及不願面對現實的卸責。
以柯文哲的講法來說,柯文哲並沒有說明憲政體制的缺陷,就直接倒果為因,將閣揆更換頻繁的原因,歸咎於憲政體制。中央的憲政體制,或有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之分,但地方制度卻多半都是首長、議會制衡的制度,柯文哲的小內閣4年換了25個首長;新任的小內閣一個副市長懸缺、多個政務官找不到合適的人,只好由常任文官升任,難道也是制度的問題?還是柯文哲自己的用人風格、領導統御出了問題?
彭明敏等人的講法就更莫名其妙了,《憲法》第五十三條是民國三十六年頒布的條文。身為獨派的大老,拿蔣介石政權頒布的「大中國憲法」,質疑台灣民選的總統蔡英文,先天上就有精神錯亂之嫌。更何況,在李登輝修憲改為雙首長制、取消閣揆同意權、取消閣揆副署權之後,《憲法》第五十三條本來就是寫著好看的,在實務上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憲政的角度來看,憲法或許有優劣,但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部完美的憲法,端看政黨、政治人物怎麼去行使、願不願意尊重憲政精神。
在社群網路的時代,政治領袖的賞味期越來越短,不管任何的憲政體制,全球的領導人都面臨同樣嚴峻的挑戰。老牌的內閣制國家-英國,首相梅伊的威信搖搖欲墜;民主的模範生-德國,梅克爾已經宣布不再連任;曾經讓人以為是新時代政治典範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不久前剛被「黃背心運動」打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換過多少閣員,就更不用說了。
哪一個制度比哪一個制度好?全球哪一個領導人,日子不比蔡英文辛苦?
台灣現階段的憲法,多數人會承認是「雙首長制」;有少數人會認為,因為總統民選的緣故,總統不可能是虛位元首,所以憲法實質上是往「總統制」傾斜。如果你是前者,「雙首長制」在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屬同一政黨時,他就是「總統制」;如果你是後者,那「總統制」更不是問題。
今天的行政院長,變成總統的幕僚長,不合理、不合憲嗎?美國的總統也不用到國會備詢;我們的憲法也可以邀請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只是民進黨不願意而已。民進黨的國會議員不願意監督政府,甘為總統的附庸,是憲政的問題?還是民進黨的問題?民進黨國會議員的心態,能夠透過修憲解決嗎?
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即便蔡英文總統不願意釋出人事權、政策權,民進黨依然可以嚴格要求黨員,必須要遵守中常會的決議,實施民進黨希望的政策;甚至可以要求黨員不得入閣,讓蔡英文無人可用。但我們認真回頭看看,過去這兩年蔡英文施行的政策,有哪一樣不符合民進黨內的多數價值?
卡管、年改、轉型正義、東廠、陳師孟,這些導致民進黨輸到脫褲子的事和人,每一個都有違法、違憲的疑慮,每一個都不是《憲法》出了問題,而是民進黨不守憲、不守法,肆意擴大選民當初的付託,把689萬當作一張「空白支票」,逼得選民不得不想辦法收回當初對蔡英文、民進黨的付託,導致「九合一」的大敗。
民進黨今天的問題,並不出在憲政體制上,而是出在修憲之後的立委「單一選區制」。單一選區的制度設計,理論上是要每個當選人都有過半的民意,讓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必須儘可能的往光譜的中間靠攏。
但因為每個選區的藍綠版圖不同,在中南部選區綠營有絕對的優勢,提名就等於當選,所以反而會讓綠營的政治人物更有誘因往深綠傾斜。(所以越往南部的立委,對阿扁越包容。)相反的,北部的政治人物,再怎麼努力也很難當選立委(即便當選也是黨內的少數、異類),所以並沒有足夠的誘因,去跟黨內的主流意見唱反調。
媒體經常把「蔡英文被獨派綁架」掛在嘴邊。事實的真相是,民進黨的多數政治人物,都被獨派綁架;而後蔡英文又被民進黨的多數綁架,最後全黨上下集體與社會的多數民意脫節。因為不願意承認蔡英文失敗的本質上,其實就是自己的失敗,是自己不合時宜、被民意淘汰,民進黨才有這麼多人願意自欺欺人,把一切都歸咎於《憲法》。
不怪小英、不怪自己,大家都可以睡個好覺。都是《憲法》的錯!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
單厚之
媒體工作者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