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抵台弔唁江丙坤
.jpg)
2018-12-20 16:45:33
6505
大陸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20日中午從北京搭機抵台,下午赴海基會弔唁故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當他抵達海基會大樓時神情嚴肅,不發一語,直接搭電梯到二樓進入公亮廳追思會堂。
大陸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今天中午從北京搭機抵台,下午赴海基會弔唁故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當他抵達海基會大樓時神情嚴肅,不發一語,直接搭電梯到二樓進入公亮廳追思會堂,看到走廊上掛著舊照片時和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簡短交談幾句,隨即不再發言,弔唁結束後未作停留,快步離開海基會搭車離去,整個過程只有10分鐘。
今天是陳雲林從2008年11月3日首次造訪後,第8次訪問台灣,但距離他第7次訪台時間2013年5月6日已經隔了5年多,此次隨同陳雲林到台灣弔唁江丙坤的大陸官方人士,包括國台辦綜合局局長、海協會秘書長馬國樑;國台辦前港澳局局長、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秘書長王憲,以及兩位秘書,連同陳雲林共5個人;這也是首次有國台辦官員踏進海基會大門。
陳雲林一行原訂下午3時抵達海基會,但車程一路順暢,因此提前10分鐘抵達,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國民黨中常委江碩平、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李嘉進在大樓外相迎,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姚人多在一樓大廳門口等候,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則是在電梯入口前接待陳雲林一行。
當時陳雲林神情嚴肅,不發一言,和姚人多握手致意後快步進入海基會一樓大廳,在張小月陪同下搭電梯上二樓,當陳雲林看到二樓走廊掛著舊照片時似乎若有所思,隨即進入公亮廳追思會堂弔唁江丙坤,結束後也是迅速下樓,在一樓大廳和朋友握手,張小月一度與陳雲林道別,但兩人只握手,陳只點頭致意未回應,隨即快步離去沒有受訪,整個過程只有10分鐘,張小月與姚人多在海基會門口目送陳雲林一行人離去。【中評社/記者 倪鴻祥】
陳雲林離開後託友人發布聲明,以下為聲明全文:
斯人已去 事業長昭
十多天前,驚聞老友江丙坤先生驟然駕鶴西去,心中不勝哀慟。這次我以個人名義来台送丙坤先生最後一程,心情十分沉重。猶記十年前我首次訪台時丙坤先生在圓山飯店熱情迎候,恍若昨日。今天再次看到這裡的一草一木,勾起我無限的思念和不捨。老友音容宛在,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讓人未語淚先流。
江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好朋友。他是台灣公認的財經專家,為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良多,學識和專業精神為各界所景仰。他是兩岸同胞共同尊敬的使者,把畢生精力投注到促進兩岸經濟互利雙贏的事業之中。他是台商公認的大家長,心繫台商,為台商台企發展出謀劃策、殫精竭慮。
我和丙坤先生因兩岸事務結緣,公義相投,私志相契。我们曾會於南京,籌謀國共領導人首次會面,開啟國共兩黨關係改善之先聲;我們曾相会於北京,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啟中斷已久的協商談判,为推進交流合作機制化恪盡心力;我們曾會於台北,開闢兩岸制度化協商新局,讓兩岸同胞夙願已久的直接雙向「三通」變為現實。在分別擔任兩會負責人的四年多時間裡,我們先後舉行了8次會談,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諸多共識。這些努力大大增進了兩岸民生福祉,有力地推動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新階段,為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進展創造了條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關係再經波折,但丙坤先生不辭辛苦、不改赤忱,以耄耋之年奔波兩岸達179次,繼續為密切兩岸同胞感情、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付出極大的心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斯人已去,事業長昭。歷史已經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有利於兩岸同胞、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煌煌正道,也終將銘記丙坤先生和那些為兩岸關係改善發展做出貢獻的台灣有識之士。深盼丙坤先生未竟之事業能得以賡續,未了之夙願能得以完成。希望兩岸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中國夢早日攜手同行。衷心祝福台灣父老鄉親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江丙坤先生千古!
陳雲林
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今天是陳雲林從2008年11月3日首次造訪後,第8次訪問台灣,但距離他第7次訪台時間2013年5月6日已經隔了5年多,此次隨同陳雲林到台灣弔唁江丙坤的大陸官方人士,包括國台辦綜合局局長、海協會秘書長馬國樑;國台辦前港澳局局長、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秘書長王憲,以及兩位秘書,連同陳雲林共5個人;這也是首次有國台辦官員踏進海基會大門。
陳雲林一行原訂下午3時抵達海基會,但車程一路順暢,因此提前10分鐘抵達,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國民黨中常委江碩平、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李嘉進在大樓外相迎,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姚人多在一樓大廳門口等候,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則是在電梯入口前接待陳雲林一行。
當時陳雲林神情嚴肅,不發一言,和姚人多握手致意後快步進入海基會一樓大廳,在張小月陪同下搭電梯上二樓,當陳雲林看到二樓走廊掛著舊照片時似乎若有所思,隨即進入公亮廳追思會堂弔唁江丙坤,結束後也是迅速下樓,在一樓大廳和朋友握手,張小月一度與陳雲林道別,但兩人只握手,陳只點頭致意未回應,隨即快步離去沒有受訪,整個過程只有10分鐘,張小月與姚人多在海基會門口目送陳雲林一行人離去。【中評社/記者 倪鴻祥】
陳雲林離開後託友人發布聲明,以下為聲明全文:
斯人已去 事業長昭
十多天前,驚聞老友江丙坤先生驟然駕鶴西去,心中不勝哀慟。這次我以個人名義来台送丙坤先生最後一程,心情十分沉重。猶記十年前我首次訪台時丙坤先生在圓山飯店熱情迎候,恍若昨日。今天再次看到這裡的一草一木,勾起我無限的思念和不捨。老友音容宛在,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讓人未語淚先流。
江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好朋友。他是台灣公認的財經專家,為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良多,學識和專業精神為各界所景仰。他是兩岸同胞共同尊敬的使者,把畢生精力投注到促進兩岸經濟互利雙贏的事業之中。他是台商公認的大家長,心繫台商,為台商台企發展出謀劃策、殫精竭慮。
我和丙坤先生因兩岸事務結緣,公義相投,私志相契。我们曾會於南京,籌謀國共領導人首次會面,開啟國共兩黨關係改善之先聲;我們曾相会於北京,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啟中斷已久的協商談判,为推進交流合作機制化恪盡心力;我們曾會於台北,開闢兩岸制度化協商新局,讓兩岸同胞夙願已久的直接雙向「三通」變為現實。在分別擔任兩會負責人的四年多時間裡,我們先後舉行了8次會談,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諸多共識。這些努力大大增進了兩岸民生福祉,有力地推動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新階段,為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進展創造了條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關係再經波折,但丙坤先生不辭辛苦、不改赤忱,以耄耋之年奔波兩岸達179次,繼續為密切兩岸同胞感情、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付出極大的心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斯人已去,事業長昭。歷史已經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有利於兩岸同胞、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煌煌正道,也終將銘記丙坤先生和那些為兩岸關係改善發展做出貢獻的台灣有識之士。深盼丙坤先生未竟之事業能得以賡續,未了之夙願能得以完成。希望兩岸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中國夢早日攜手同行。衷心祝福台灣父老鄉親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江丙坤先生千古!
陳雲林
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