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執政期中考 美期中選舉迎來投票日

2018-11-06 11:30:58   4828

當地時間6日,美國迎來期中選舉投票日,國會眾議院的全部席位和參議院部分議席將進行改選。執政的共和黨希望全力保住國會多數,反對黨民主黨則希望借期中選舉奪回對兩院的控制權。

當地時間6日,美國迎來期中選舉投票日,國會眾議院的全部席位和參議院部分議席將進行改選。執政的共和黨希望全力保住國會多數,反對黨民主黨則希望借期中選舉奪回對兩院的控制權。

這次選舉也被美國媒體視為是對現任總統川普的一次「期中考」:選民將如何對川普兩年政績打分,將關乎這位共和黨籍總統未來的執政前景。

期中選舉選什麼?

美國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另一次則在總統任期中間舉行。在總統任期中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就是「期中選舉」。國會兩院、州長以及地方行政、立法機構的部分席位將在期中選舉中改選。

國會選舉是期中選舉中的重頭戲。兩年前川普入主白宮,共和黨也一舉拿下了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今年期中選舉最大看點在於,民主黨能否至少奪得最有希望的眾議院控制權。

美國國會眾議院有435個席位,議員任期2年,今年期中選舉將全部改選,拿下218個議席的黨派將獲得眾議院控制權。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控制235個議席,民主黨193個,另外7個議席空缺。

參議院有100個席位,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今年有35個席位面臨改選。目前共和黨占51席,民主黨47席,還有2個獨立議員。此次要改選的是9個民主黨席位、24個共和黨席位,還有獨立議員席位。選舉過後,佔據至少51個議席的政黨成為多數黨。

此外,今年還有36個州將重選州長,數千個地方行政、立法機構席位也將面臨改選。目前全美50州中約三分之二由共和黨籍州長擔任。

兩黨各打什麼牌?

在競選策略上,兩黨陣營圍繞經濟、移民、醫保法案、控槍、種族等熱點問題大做文章。

在移民問題上,一貫持強硬態度的川普政府近期加大聲勢,在不斷抨擊民主黨立場軟弱的同時,祭出「取消出生公民權」,、「派兵應對中美洲移民潮」等組合拳。

民主黨陣營則瞄準共和黨「痛點」,將醫保法案與期中選舉掛鈎。過去兩年,川普和共和黨一直尋求廢除前任奧巴馬政府通過的「平價醫保案」,但屢遭挫折。

經濟方面,川普則多次強調他上台後給美國帶來了「繁榮和安全」。華盛頓郵報選前最新民調顯示,選民對美國經濟的評價日漸樂觀,加上川普強硬主打移民與邊境安全問題,可能拉抬共和黨選情。

「最燒錢」的期中選舉

根據華盛頓研究機構OpenSecrets.org的統計,此次期中選舉兩黨投入的金錢超過5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一次非總統選舉。電視台、廣播、網路上的競選廣告鋪天蓋地,以求吸引美國選民的視線,獲得選民的好感。

選前數日,兩黨政治明星全面出動催票。歐巴馬、拜登等都鼓勵支持者6日踴躍出門投票;川普也卯足全力為候選人拉票, 數天內連跑多個州催票。

不過,歷史資料顯示,美國總統所在的政黨似乎總會在期中選舉中失利:2010年奧巴馬、2006年小布希,1994年柯林頓,1986年雷根,他們所屬的政黨都在期中選舉中失去眾議院多數。

綜合最新民調來看,參議院選情較為明朗,共和黨有較大概率能保住多數黨地位。眾議院選情膠著,但民主黨有較大概率奪得多數黨地位。

不過,這也意味著現任總統川普未來施政會遭受掣肘:美國的很多決議需要參眾兩院全部批准才能生效。共和黨失去對眾議院的控制權後,在決策上將不得不向民主黨妥協。川普在推進政治議程時勢必受阻,立法速度也將大幅放緩。

極端的情況是,共和黨在此次期中選舉中兩院皆輸,那麼川普在任期接下來的兩年將淪為「跛腳鴨」——民主黨在兩院的牽制可能會讓他一事無成,他所力推的移民政策、稅收計畫可能都會草草收場。

「期中考」成績單將給美國帶來什麼?

期中選舉往往被視為對現任總統執政的一次「期中考」。分析人士認為,不論選舉結果如何,可以預見的是,美國政治極化與社會分裂將在選後變得更加明顯。

分析普遍認為,川普政府上台以來,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進一步加重,近期圍繞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選的鬥爭更成為「點燃」雙方支持者的導火索之一。

期中選舉前,不僅兩黨政治對抗升級,兩黨選民的分歧也愈發嚴重。在期中選舉進入衝刺階段後,兩黨核心策略都是繼續在關鍵議題上激發支持者的投票熱情。而在面對選舉議題時,兩黨選民不僅就如何應對某一問題而爭論,而且就優先應對問題也存在重大分歧。

美國媒體報導指出,對於政治生態惡化的事實,選民們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們認為,不論哪一黨取得國會多數黨地位,立法者在監督政府上「都不會取得正確的平衡」。

共和、民主兩黨陣營各自能取得怎樣的成績,此次期中選舉又將如何影響未來兩年美國政治,一切有待11月6日投票日之後揭曉。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