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方對賴清德打亂選戰節奏,表達高度不滿!

2018-10-15 10:42:38
13774
行政院長賴清德10月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丟出「觀塘換深澳」的深水炸彈,令總統府高層感覺錯愕。蔡英文總統當日到屏東地方巡視,被問到相關問題,雖表達:「賴院長不是說了嗎?不照他的意思,要照誰的意思?」的看法,私底下卻對他搶快,打亂選舉節奏,而感到不滿。
黃光芹/評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10月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丟出「觀塘換深澳」的深水炸彈,令總統府高層感覺錯愕。蔡英文總統當日到屏東地方巡視,被問到相關問題,雖表達:「賴院長不是說了嗎?不照他的意思,要照誰的意思?」的看法,私底下卻對他搶快,打亂選舉節奏,而感到不滿。
根據府方以「黨政高層」為名,向特定媒體傳達的訊息指出,總統府、行政院、甚或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等,早在3月分,就有打算終止深澳燃煤電廠的默契,原本打算先確立深澳電廠停建之後,再處理觀塘案,沒想到賴清德卻搶先一禮拜,在立法院鬆口,發明以「觀塘換深澳」的見解,讓外界誤以為民進黨高層將腦筋動到鄭文燦身上,想用他來救蘇貞昌的選情,以致打亂整體選戰節奏,迫使民進黨上下,承受龐大的輿論壓力。
府方高層對於賴清德「決定做甚麼事,就立刻去做、去說」,感到無奈;還毫不遮掩地對特定媒體抨擊,賴在8月南部淹水時說:「哪個地方不淹水」,在時間點和氛圍上,也顯得很不合適。
微妙的是,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相對應的回覆是:「賴院長做這樣的決定,也是正常反應!」
府方高層對於行政院在處理觀塘三接案,環評被卡關,導致空污議題在選戰中持續發酵,早已不耐;尤其,在向媒體放話的內容中,將深澳燃煤電廠一案,定位為自始至終就是個假議題,頗有暗諷賴清德假戲真做、玩得過真,難以收拾的意味。府方原本準備在選前拆彈,沒想到賴清德卻搶先一步,在立法院兩箭齊發,二一添作五,引發了輿論的雙颱共伴效應,讓政府成了破壞環評制度的劊子手,也讓蔡英文成了背棄承諾的「陳世美」。
事實上,桃園市長鄭文燦對賴清德連個招呼也不打,也頗有微詞。選舉選得好好的,怎麼會躺著中槍?
問題是,賴清德甘冒府、院失和的大不諱,也未必救得了蘇貞昌的選情,卻使自己「拆彈高手」的封號,是整起事件中,最大的獲益者。
外界猜測,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10月12日傍晚,急奔行政院,是因此事而去。根據本刊進一步查證,陳菊雖然另有要公,係因桃機董事長曾大仁屆齡請辭,陳菊想安排楊明州,為喬人事而去;但既然見了賴揆之面,兩人不談「觀塘換深澳」一事,很難說得過去。
果然,總統府隨即在6點30分召開緊急會議,做出停建深澳的決定,儼然被迫為賴清德擦屁股。
站在賴清德的立場思考,他也有難言之隱。不管是觀塘和深澳誰先誰後,始作俑者都是蔡英文。為兌現她許下的2025非核家園承諾,天然氣配比提高為50%,府、院、黨莫不卯足全勁,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
中油董事長戴謙已於前次蔡英文出訪,同步趕赴美國,完成天然氣合約的簽署,以期能在2025之前,在永安、台中中油之外,加增桃園觀塘、基隆協和和台中台電等3個、總計5個天然氣接收站,供應3270萬噸天然氣。其中觀塘接收站,預計將供應600萬噸,約占所有供應量的五分之一、排名第三。若無法達成,則無法供應大潭發電廠的7、8、9號發電機,到了2025年,台灣的天然氣供應量,將等同於需求量,缺乏安全存量。
說是這麼說,中油也預埋伏筆—「若突然發生氣源中斷情況,天然氣發電將面臨斷糧的風險。」此情形不是不可能發生。環評委員早就預警,桃園沿海風浪過大,天然氣運送可靠泊的天數極少;然而,為了達成「蔡英文防線」,中油提出的天數,竟高達312天。
除了觀塘之外,還有其他多處接收站環評案在審,經濟部和中油為申請單位,老是揚言:若通不過環評,就來不及了。環委們屈指一算,就算按照他們提出的期程,至少也要8年多的時間,早就超過2025年的期限。他們不是算數不好,只是始終不給答案;而重要的是,觀塘所設的兩個儲氣槽,未來還是得做環評,進度顯然來不及,不敢說實話,是不想潑蔡英文的冷水。
政府愚民的手法繁多。起初,強化深澳燃煤電廠不會爆炸,若改作天然氣,則會大爆炸;更有一次,在環評會議上,竟危言聳聽,若選擇替代方案台北港,會遭到中共飛彈攻擊。
就民進黨政府來說,損失一位誤入叢林的政務官詹順貴,事小;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跳票,事大。殊不知,毀棄承諾,破壞制度,戕害生態,才是真正的重傷害。
環評委員王价巨們,選擇在9月12日,以退席方式進行杯葛,實在是因為感受到強烈的政治力介入。首先,當副署長詹順貴主持會議時,所有官派次長全員到齊,賴清德院長同時下達九月底前過關的軍令狀;緊接著,公民團體被排除在外。詹順貴見大勢已去,因此請辭,改由李應元署長上場。他表面對外抱怨,詹順貴不顧江湖道義,實際上,卻甘願充當執政高層的馬前卒,將原本表定的17日開會日,提前到3日;3日無法開成會,又立即發下8日開會的詢問單,令每位評委深切感受到,政治力介入的力道;最後,在討論尚未成熟之際,例如:並沒有討論國家關鍵基礎建設的防護作為,他則乾脆動用表決權。
中研院在期刊的發表,或是中央大學的研究報告,均顯示:三接所在地,藻礁生態十分豐富,並非3%的貧瘠;外部港口的興建,不僅會影響水流,也會進一步影響礁堤,不會因為面積從232公頃、縮減為23公頃,而有任何改變;況且,在最後一次環評之前,申請單位從未提出面積縮減,突然喊出縮減為23公頃,不過是政治力介入後,向評委喊價的過程;而這一喊價,喊壞了,不僅換不來勝選,還很可能換得執政的一敗塗地。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行政院長賴清德10月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丟出「觀塘換深澳」的深水炸彈,令總統府高層感覺錯愕。蔡英文總統當日到屏東地方巡視,被問到相關問題,雖表達:「賴院長不是說了嗎?不照他的意思,要照誰的意思?」的看法,私底下卻對他搶快,打亂選舉節奏,而感到不滿。
根據府方以「黨政高層」為名,向特定媒體傳達的訊息指出,總統府、行政院、甚或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等,早在3月分,就有打算終止深澳燃煤電廠的默契,原本打算先確立深澳電廠停建之後,再處理觀塘案,沒想到賴清德卻搶先一禮拜,在立法院鬆口,發明以「觀塘換深澳」的見解,讓外界誤以為民進黨高層將腦筋動到鄭文燦身上,想用他來救蘇貞昌的選情,以致打亂整體選戰節奏,迫使民進黨上下,承受龐大的輿論壓力。
府方高層對於賴清德「決定做甚麼事,就立刻去做、去說」,感到無奈;還毫不遮掩地對特定媒體抨擊,賴在8月南部淹水時說:「哪個地方不淹水」,在時間點和氛圍上,也顯得很不合適。
微妙的是,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相對應的回覆是:「賴院長做這樣的決定,也是正常反應!」
府方高層對於行政院在處理觀塘三接案,環評被卡關,導致空污議題在選戰中持續發酵,早已不耐;尤其,在向媒體放話的內容中,將深澳燃煤電廠一案,定位為自始至終就是個假議題,頗有暗諷賴清德假戲真做、玩得過真,難以收拾的意味。府方原本準備在選前拆彈,沒想到賴清德卻搶先一步,在立法院兩箭齊發,二一添作五,引發了輿論的雙颱共伴效應,讓政府成了破壞環評制度的劊子手,也讓蔡英文成了背棄承諾的「陳世美」。
事實上,桃園市長鄭文燦對賴清德連個招呼也不打,也頗有微詞。選舉選得好好的,怎麼會躺著中槍?
問題是,賴清德甘冒府、院失和的大不諱,也未必救得了蘇貞昌的選情,卻使自己「拆彈高手」的封號,是整起事件中,最大的獲益者。
外界猜測,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10月12日傍晚,急奔行政院,是因此事而去。根據本刊進一步查證,陳菊雖然另有要公,係因桃機董事長曾大仁屆齡請辭,陳菊想安排楊明州,為喬人事而去;但既然見了賴揆之面,兩人不談「觀塘換深澳」一事,很難說得過去。
果然,總統府隨即在6點30分召開緊急會議,做出停建深澳的決定,儼然被迫為賴清德擦屁股。
站在賴清德的立場思考,他也有難言之隱。不管是觀塘和深澳誰先誰後,始作俑者都是蔡英文。為兌現她許下的2025非核家園承諾,天然氣配比提高為50%,府、院、黨莫不卯足全勁,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
中油董事長戴謙已於前次蔡英文出訪,同步趕赴美國,完成天然氣合約的簽署,以期能在2025之前,在永安、台中中油之外,加增桃園觀塘、基隆協和和台中台電等3個、總計5個天然氣接收站,供應3270萬噸天然氣。其中觀塘接收站,預計將供應600萬噸,約占所有供應量的五分之一、排名第三。若無法達成,則無法供應大潭發電廠的7、8、9號發電機,到了2025年,台灣的天然氣供應量,將等同於需求量,缺乏安全存量。
說是這麼說,中油也預埋伏筆—「若突然發生氣源中斷情況,天然氣發電將面臨斷糧的風險。」此情形不是不可能發生。環評委員早就預警,桃園沿海風浪過大,天然氣運送可靠泊的天數極少;然而,為了達成「蔡英文防線」,中油提出的天數,竟高達312天。
除了觀塘之外,還有其他多處接收站環評案在審,經濟部和中油為申請單位,老是揚言:若通不過環評,就來不及了。環委們屈指一算,就算按照他們提出的期程,至少也要8年多的時間,早就超過2025年的期限。他們不是算數不好,只是始終不給答案;而重要的是,觀塘所設的兩個儲氣槽,未來還是得做環評,進度顯然來不及,不敢說實話,是不想潑蔡英文的冷水。
政府愚民的手法繁多。起初,強化深澳燃煤電廠不會爆炸,若改作天然氣,則會大爆炸;更有一次,在環評會議上,竟危言聳聽,若選擇替代方案台北港,會遭到中共飛彈攻擊。
就民進黨政府來說,損失一位誤入叢林的政務官詹順貴,事小;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跳票,事大。殊不知,毀棄承諾,破壞制度,戕害生態,才是真正的重傷害。
環評委員王价巨們,選擇在9月12日,以退席方式進行杯葛,實在是因為感受到強烈的政治力介入。首先,當副署長詹順貴主持會議時,所有官派次長全員到齊,賴清德院長同時下達九月底前過關的軍令狀;緊接著,公民團體被排除在外。詹順貴見大勢已去,因此請辭,改由李應元署長上場。他表面對外抱怨,詹順貴不顧江湖道義,實際上,卻甘願充當執政高層的馬前卒,將原本表定的17日開會日,提前到3日;3日無法開成會,又立即發下8日開會的詢問單,令每位評委深切感受到,政治力介入的力道;最後,在討論尚未成熟之際,例如:並沒有討論國家關鍵基礎建設的防護作為,他則乾脆動用表決權。
中研院在期刊的發表,或是中央大學的研究報告,均顯示:三接所在地,藻礁生態十分豐富,並非3%的貧瘠;外部港口的興建,不僅會影響水流,也會進一步影響礁堤,不會因為面積從232公頃、縮減為23公頃,而有任何改變;況且,在最後一次環評之前,申請單位從未提出面積縮減,突然喊出縮減為23公頃,不過是政治力介入後,向評委喊價的過程;而這一喊價,喊壞了,不僅換不來勝選,還很可能換得執政的一敗塗地。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
黃光芹
現為政治評論員,「POP搶先爆」主持人。曾任:自由時報記者、新新聞資深記者、中時人物版主筆、TVBS資深記者、衛視中文台總策劃、三立電視台節目組長、時報周刊副總主筆、東森廣播&電視主持人、民眾日報主筆。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