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腸病毒可親餵母乳嗎?醫師這樣分析

2018-08-01 12:33:06   1281

母親感染腸病毒能親餵母乳嗎?專家表示,口鼻分泌物才是腸病毒傳染途徑,新生兒要透過母奶傳染是很罕見的,還是相當鼓勵新生兒喝母乳提升免疫力,不過會建議已經感染腸病毒的媽媽,洗淨雙手將母乳擠到奶瓶中,由健康家人來餵食,以降低新生兒直接接觸感染腸病毒風險。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母親感染腸病毒能親餵母乳嗎?專家表示,口鼻分泌物才是腸病毒傳染途徑,新生兒要透過母奶傳染是很罕見的,還是相當鼓勵新生兒喝母乳提升免疫力,不過會建議已經感染腸病毒的媽媽,洗淨雙手將母乳擠到奶瓶中,由健康家人來餵食,以降低新生兒直接接觸感染腸病毒風險。

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不過經統計今(2018)年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近半數為新生兒,且有6名新生兒不幸過世。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特別的地方是,感染對象有不少是新生兒造成重症且死亡情況,尤其腸病毒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比較容易造成新生兒重症、甚至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若母親本身感染腸病毒,可能透過產前母嬰垂直傳染給寶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症狀卻不明顯,若護理人員接觸後手沒洗乾淨就很可能會把病毒帶給下一個照料的新生兒身上。

邱南昌說,腸病毒典型症狀包含手腳出現疹子、手足口症,但新生兒感染又是另一回事,生下來幾天後無症狀,卻在幾個禮拜內就出現活動力不好、肝功能異常、出血、心臟與腦子功能都受到影響,且病情惡化的很快,若當作一般新生兒敗血症作細菌檢查,是查不出原因的,若併發重症對新生兒的危害很大。

「預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孕婦要特別留意!」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陳治平說,在生產前1、2個禮拜是否有腸胃道或發燒症狀,因為腸病毒症狀在成人類似感冒、腸胃炎、發燒、腹瀉,同住家人、小孩有無類似症狀,在生產前就要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護理人員,而國內醫院護理人員也會提供問卷,藉此了解孕婦於生產前是否有疑似徵兆;此外,生產後,這類病人的新生兒,其小兒科醫師也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有腸病毒感染。

至於,感染腸病毒可否親餵母奶?陳治平指出,國內專家看法是,母親有腸病毒症狀時,千萬不要親自哺育母乳,建議洗淨雙手擠到奶瓶中,請健康家人協助餵食,避免直接接觸感染;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補充說,這並不是說寶寶因為喝母奶會遭腸病毒感染,還是相當鼓勵新生兒喝母奶提升免疫力,因為腸病毒透過母奶傳染給小朋友是罕見的,口鼻分泌物才是傳染途徑,不是因為喝母奶受到感染,不過母親必須做好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不要直接接觸寶寶,就能避免從母親身上感染腸病毒。

家長注意!腸病毒重症創6年同期新高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疾管署昨(31)天公布上周新增1名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是一名北部1歲多女童,7月中旬起因陸續有發燒、肢體紅疹、肌抽躍等情形就醫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引發腦膜炎,所幸經治療後病情改善並已出院。專家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相較其他腸病毒型別高,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呼吸急促等情形,可能要懷疑是腸病毒重症徵兆,應盡速就診,早期處置可改善預後。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惟經統計今(2018)年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近半數為新生兒,且有6名新生兒不幸過世。今年累計2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寫下6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說,經調查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該女童的哥哥之前就有被診斷出現手足口症,因此研判感染源來自哥哥。

黃婉婷說,腸病毒71型會怎發手足口症與疱疹性咽峽炎,絕大部分是輕症,但與其他腸病毒型別相較,腸病毒71型有比較高的比率會引起重症。她強調,家長一旦發現家中新生兒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持續嘔吐、頻繁肌抽躍、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情形,應盡速帶其就醫診治,早期處置可改善預後。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等。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