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川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 CPTPP可望於明年初生效
.jpg)
2018-07-20 10:31:39
3202
7月18日至19日,不包括美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1個參加國,在日本神奈川縣箱根町舉行首席談判代表會議。11國代表稱將加快國內批准程式以推動TPP早日生效,並就協定生效後迅速啟動擴大參加國範圍談判達成了一致。
7月18日至19日,不包括美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1個參加國,在日本神奈川縣箱根町舉行首席談判代表會議。11國代表稱將加快國內批准程式以推動TPP早日生效,並就協定生效後迅速啟動擴大參加國範圍談判達成了一致。日本媒體分析認為,在美國川普政府大力推行貿易保護政策的背景下,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的召開,對牽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起到了防波堤的作用。
有望於明年初生效
日本首席談判代表、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主席梅本和義在會議召開前透露,「在今年年內各國的批准程式或可能得到推進,(協定)有望在明年較早時期生效」。
據報導,目前,TPP參加國中已經完成國內批准程式的國家只有日本和墨西哥,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越南有望在年內完成。TPP協定規定只要11個參加國中有6個以上完成國內批准程式,協定將在60天后正式生效。
在此次的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11國代表對各國國內批准程式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確認,認為TPP協定有望在明年較早時候生效。
英泰等國有意加入
在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各國就擴大參加國範圍的程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一致意見。
會議主張,在與新參加國的談判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等貿易、投資規則問題,原則上要求新參加國必須接受已達成的TPP協議;在關稅問題上,鑒於各參加國在不同商品的關稅削減問題上訴求不同,允許就具體商品的關稅進行談判。各國同意在協定生效後,成立「TPP委員會」就新加入TPP的程式等問題進行討論。
據報導,在目前的11國以外,泰國、印尼、哥倫比亞、英國和韓國等國對參加TPP表現出興趣。
為牽制美保護主義
日本與美國7月下旬將舉行部長級貿易磋商(FFR)首次會議,日本媒體預計美國將在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和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上對日本強力施壓,對此日本政府高度警惕。
17日,日本與歐盟正式簽署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強力牽制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此次,日本通過主導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加快推動TPP生效和擴大參加國範圍,日本媒體分析稱是為了遏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TPP之外,日本就推動包括中、日和東盟國家等16國參加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年內達成大致協議也意願強烈。
分析認為,日本近期一系列擴大多邊貿易框架的措施,在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的同時,也構築了抵禦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防波堤。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翻攝自Juan Carlos Baker推特】
有望於明年初生效
日本首席談判代表、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主席梅本和義在會議召開前透露,「在今年年內各國的批准程式或可能得到推進,(協定)有望在明年較早時期生效」。
據報導,目前,TPP參加國中已經完成國內批准程式的國家只有日本和墨西哥,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越南有望在年內完成。TPP協定規定只要11個參加國中有6個以上完成國內批准程式,協定將在60天后正式生效。
在此次的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11國代表對各國國內批准程式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確認,認為TPP協定有望在明年較早時候生效。
英泰等國有意加入
在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各國就擴大參加國範圍的程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一致意見。
會議主張,在與新參加國的談判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等貿易、投資規則問題,原則上要求新參加國必須接受已達成的TPP協議;在關稅問題上,鑒於各參加國在不同商品的關稅削減問題上訴求不同,允許就具體商品的關稅進行談判。各國同意在協定生效後,成立「TPP委員會」就新加入TPP的程式等問題進行討論。
據報導,在目前的11國以外,泰國、印尼、哥倫比亞、英國和韓國等國對參加TPP表現出興趣。
為牽制美保護主義
日本與美國7月下旬將舉行部長級貿易磋商(FFR)首次會議,日本媒體預計美國將在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和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上對日本強力施壓,對此日本政府高度警惕。
17日,日本與歐盟正式簽署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強力牽制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此次,日本通過主導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加快推動TPP生效和擴大參加國範圍,日本媒體分析稱是為了遏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TPP之外,日本就推動包括中、日和東盟國家等16國參加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年內達成大致協議也意願強烈。
分析認為,日本近期一系列擴大多邊貿易框架的措施,在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的同時,也構築了抵禦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防波堤。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翻攝自Juan Carlos Baker推特】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