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習四會 習近平再提和平統一歷史責任

2018-07-16 00:00:00
4377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13日上午率團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雙方就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交換意見。連戰針對兩岸關係於兩年多前的原狀已不復存在表示,炎黃子孫既有權要求享有台海和平穩定,也有責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台灣各界人士參訪團時強調,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同胞親情福祉,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
習近平指出,「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只要大家登高望遠,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我們對兩岸關係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攜手致力民族復興,是符合民族整體利益、順應時代潮流、造福兩岸同胞、得到兩岸同胞擁護的正確道路;因為不管經歷多少風雨,兩岸同胞在民族、文化認同和情感上從未分離;因為儘管數十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但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因為兩岸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對兩岸關係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習近平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確道路要堅持走下去。特別是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兩岸同胞更要堅定信心,團結前行。
第一,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台獨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禍害。我們決不容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決不容許任何台獨圖謀得逞,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以實際行動展現正義的力量和聲音。
第二,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擴大交流,深化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對兩岸都有利。兩岸同胞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分歧,不應影響兩岸正常交流合作,更不應成為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的借口。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樣,大陸同胞歷經長期努力、不懈奮鬥,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也值得台灣同胞尊重。兩岸同胞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增進理解認同,實現心靈契合。
第三,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改革開放40年間,兩岸同胞始終同舟共濟、砥礪前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更加光明的前景,我們為同胞謀福祉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逐步為台企台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今年2月,我們發布實施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兩岸各界反應良好。我們還會深入研究,適時推出更多新的政策措施,把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
第四,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不懈奮鬥的共同事業。民族復興道路上,台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連戰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四點主張。他表示,2005年國共兩黨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五項願景,基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認知,推動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正軌。當前,台海形勢陷入不穩定,正在對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造成危害。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曾經走過休戚與共的歷史,本即一家人,不應再內耗,應當相偕以行,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共建和平的海峽及繁榮的兩岸。
連戰表示,兩岸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鞏固政治互信,重啟對話,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同時,通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往來,不斷擴大互利,厚植兩岸人民的同胞情誼、兄弟情懷,持續增進融合,共同促成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指出,「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只要大家登高望遠,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我們對兩岸關係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攜手致力民族復興,是符合民族整體利益、順應時代潮流、造福兩岸同胞、得到兩岸同胞擁護的正確道路;因為不管經歷多少風雨,兩岸同胞在民族、文化認同和情感上從未分離;因為儘管數十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但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因為兩岸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對兩岸關係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習近平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確道路要堅持走下去。特別是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兩岸同胞更要堅定信心,團結前行。
第一,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台獨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禍害。我們決不容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決不容許任何台獨圖謀得逞,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以實際行動展現正義的力量和聲音。
第二,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擴大交流,深化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對兩岸都有利。兩岸同胞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分歧,不應影響兩岸正常交流合作,更不應成為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的借口。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樣,大陸同胞歷經長期努力、不懈奮鬥,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也值得台灣同胞尊重。兩岸同胞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增進理解認同,實現心靈契合。
第三,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改革開放40年間,兩岸同胞始終同舟共濟、砥礪前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更加光明的前景,我們為同胞謀福祉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逐步為台企台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今年2月,我們發布實施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兩岸各界反應良好。我們還會深入研究,適時推出更多新的政策措施,把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
第四,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不懈奮鬥的共同事業。民族復興道路上,台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連戰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四點主張。他表示,2005年國共兩黨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五項願景,基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認知,推動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正軌。當前,台海形勢陷入不穩定,正在對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造成危害。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曾經走過休戚與共的歷史,本即一家人,不應再內耗,應當相偕以行,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共建和平的海峽及繁榮的兩岸。
連戰表示,兩岸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鞏固政治互信,重啟對話,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同時,通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往來,不斷擴大互利,厚植兩岸人民的同胞情誼、兄弟情懷,持續增進融合,共同促成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四會習近平 連戰:兩岸不存台獨空間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13日上午率團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雙方就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交換意見。連戰針對兩岸關係於兩年多前的原狀已不復存在表示,炎黃子孫既有權要求享有台海和平穩定,也有責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
連戰共提出了四點意見,分別是一、一個中國,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二、兩岸和平,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三、互利融合,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四、振興中華,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連戰同時強調,兩岸應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的尊嚴與權益,更應獲得提升,以彰顯「振興中華」的弘偉格局和意義。
這是習近平於去年中共十九大連任中央總書記,以及今年連任國家主席後,首次會見台灣客人,也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五年多來,第四次和連戰會見。
連戰在會見中的講話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我們來自台灣的一行人,能和總書記及在座的各位見面。我們這一行,包括了各界人士,個個都熱心兩岸交流,人人都熱愛中華文化,大家受邀前來,為的是表達不希望兩岸關係倒退,以及關心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畢竟我們確知,要和平、要交流、要互利、要雙贏,絕對是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台灣三度政黨輪替後的兩年多來,兩岸當局之間的互動發生逆轉,可以說是兩年多前的原狀,已經不復存在。僅僅以制度化協商中斷來說,就嚴重影響了兩岸人民、尤其台灣民眾的權益,何況台海危機日漸浮現。這是兩岸各界、區域各方都不樂見的,確實令人憂心。
長期以來,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曾經是東亞兩個可能引發戰事的熱點,海峽兩岸一度以炎黃子孫的智慧,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超越了朝鮮半島箭拔弩張的狀態。眾所周知,2008至2016的八年間,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務實協商、密切溝通,朝鮮半島雙方則互不往來。如今,卻是兩岸當局陷入僵持對立,朝鮮半島反而展現和平契機,這就讓所有面對東亞局勢的炎黃子孫,不能不嚴正關切,既有權利要求享有台海和平穩定,也有責任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
2005年中國國民黨在野時,曾經達成國共兩黨正式和解,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五項願景,給當時處於戰爭邊緣的兩岸關係,揭開和平曙光,為台灣民眾提供了不同於兩岸衝突對撞的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和解對話、合作互利,這是基於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認知而開創的,成為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兩岸關係能夠走上和平發展的正軌,包括制度化協商成果豐碩、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聯繫和互訪機制,更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會面對話,都受到兩岸主流民意支持和國際社會肯定,絕對經得起歷史檢驗。
但是我們也要務實地看到,兩岸政治分歧的化解、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在那八年間,都遲遲未能啟動,以致達成和平協議或台海和平穩定的機制化、制度化,現在看來都顯得更加遙遠。而且某些歪曲污蔑或誤解,也未能被有效辨明,使得連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都遭到不小挫折。這說明了政黨如何把握時機引領潮流,對歷史進程的關鍵作用,我們必須深刻加以記取,作為未來的惕勵。兩年多前起,國民黨又在野,兩岸關係也再度陷入不確定不穩定甚至危機潛伏激盪,對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正在造成危害,而且還看不到盡頭。有識之士都不應沈默無為以對。
放眼華夏大地,中共十九大擘劃了全面達成小康,進而完成現代化、再實現民族復興的路線圖;「兩會」又為了這些目標,發佈有規模的黨政機構改革。全球紛紛預測大陸躍升為最大經濟體的時間點,這給世界各地的經貿有志者,尤其給同文同種的台灣工、商、農、漁、學、青各界,提供了廣大且重要的機遇。如果兩岸當局長期無法協商溝通,勢必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整體利益。
面對當前形勢,我在此申述曾經提出過的四點主張,供各界參考,盼能有助於集思廣義,改善兩岸關係、維護區域穩定。
一、一個中國。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的法律及體制,都實施著一個中國架構,所以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不應該存在「台獨」的空間。根據過去的經驗,兩岸完全可以先透過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來鞏固政治互信,重啟對話,並且化解台灣國際參與的障礙,未來再開展全方位對等協商,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
二、兩岸和平。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薰陶,都是龍的傳人,曾經走過休戚與共的歷史,本即一家,沒有理由不能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共享繁榮。我們的期許是,中華民族不能再內戰,炎黃子孫不應再內耗,必須相偕以行,謀求正式結束敵對狀態,才能行穩致遠,共建和平的海峽及繁榮的兩岸。
三、互利融合。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客觀理性而言,誰都不能否定兩岸共同的血緣、文化、歷史。台灣歷經三次外國殖民,都沒有改變堅守中華文化和民族立場,因此,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台灣人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完全相容而不互斥的,這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根本的感情基礎。同時,透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往來,不斷擴大互利,厚植兩岸人民的同胞情誼、兄弟情懷,持續增進融合。
四、振興中華。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出「振興中華」的革命家政治家,畢生追求國家富強民主統一。他所號召的民族復興、民權發達、民生樂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奮鬥不懈的遠大目標,是炎黃子孫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國共兩黨、海峽兩岸也為此取得不同的發展經驗,應該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的尊嚴與權益,更應獲得提升,以彰顯振興中華的弘偉格局和意義。
作為中國國民黨的一份子,我也有信心國民黨能在混沌不安的台海局勢中,堅持理想信念,發揚光榮傳統,給台灣民眾提供一個光明的選擇。
【中評社/記者 張嘉文】
連戰共提出了四點意見,分別是一、一個中國,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二、兩岸和平,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三、互利融合,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四、振興中華,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連戰同時強調,兩岸應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的尊嚴與權益,更應獲得提升,以彰顯「振興中華」的弘偉格局和意義。
這是習近平於去年中共十九大連任中央總書記,以及今年連任國家主席後,首次會見台灣客人,也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五年多來,第四次和連戰會見。
連戰在會見中的講話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我們來自台灣的一行人,能和總書記及在座的各位見面。我們這一行,包括了各界人士,個個都熱心兩岸交流,人人都熱愛中華文化,大家受邀前來,為的是表達不希望兩岸關係倒退,以及關心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畢竟我們確知,要和平、要交流、要互利、要雙贏,絕對是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台灣三度政黨輪替後的兩年多來,兩岸當局之間的互動發生逆轉,可以說是兩年多前的原狀,已經不復存在。僅僅以制度化協商中斷來說,就嚴重影響了兩岸人民、尤其台灣民眾的權益,何況台海危機日漸浮現。這是兩岸各界、區域各方都不樂見的,確實令人憂心。
長期以來,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曾經是東亞兩個可能引發戰事的熱點,海峽兩岸一度以炎黃子孫的智慧,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超越了朝鮮半島箭拔弩張的狀態。眾所周知,2008至2016的八年間,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務實協商、密切溝通,朝鮮半島雙方則互不往來。如今,卻是兩岸當局陷入僵持對立,朝鮮半島反而展現和平契機,這就讓所有面對東亞局勢的炎黃子孫,不能不嚴正關切,既有權利要求享有台海和平穩定,也有責任為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而獻策獻力。
2005年中國國民黨在野時,曾經達成國共兩黨正式和解,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五項願景,給當時處於戰爭邊緣的兩岸關係,揭開和平曙光,為台灣民眾提供了不同於兩岸衝突對撞的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和解對話、合作互利,這是基於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認知而開創的,成為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兩岸關係能夠走上和平發展的正軌,包括制度化協商成果豐碩、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聯繫和互訪機制,更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會面對話,都受到兩岸主流民意支持和國際社會肯定,絕對經得起歷史檢驗。
但是我們也要務實地看到,兩岸政治分歧的化解、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在那八年間,都遲遲未能啟動,以致達成和平協議或台海和平穩定的機制化、制度化,現在看來都顯得更加遙遠。而且某些歪曲污蔑或誤解,也未能被有效辨明,使得連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都遭到不小挫折。這說明了政黨如何把握時機引領潮流,對歷史進程的關鍵作用,我們必須深刻加以記取,作為未來的惕勵。兩年多前起,國民黨又在野,兩岸關係也再度陷入不確定不穩定甚至危機潛伏激盪,對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正在造成危害,而且還看不到盡頭。有識之士都不應沈默無為以對。
放眼華夏大地,中共十九大擘劃了全面達成小康,進而完成現代化、再實現民族復興的路線圖;「兩會」又為了這些目標,發佈有規模的黨政機構改革。全球紛紛預測大陸躍升為最大經濟體的時間點,這給世界各地的經貿有志者,尤其給同文同種的台灣工、商、農、漁、學、青各界,提供了廣大且重要的機遇。如果兩岸當局長期無法協商溝通,勢必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整體利益。
面對當前形勢,我在此申述曾經提出過的四點主張,供各界參考,盼能有助於集思廣義,改善兩岸關係、維護區域穩定。
一、一個中國。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的法律及體制,都實施著一個中國架構,所以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不應該存在「台獨」的空間。根據過去的經驗,兩岸完全可以先透過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來鞏固政治互信,重啟對話,並且化解台灣國際參與的障礙,未來再開展全方位對等協商,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
二、兩岸和平。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薰陶,都是龍的傳人,曾經走過休戚與共的歷史,本即一家,沒有理由不能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共享繁榮。我們的期許是,中華民族不能再內戰,炎黃子孫不應再內耗,必須相偕以行,謀求正式結束敵對狀態,才能行穩致遠,共建和平的海峽及繁榮的兩岸。
三、互利融合。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客觀理性而言,誰都不能否定兩岸共同的血緣、文化、歷史。台灣歷經三次外國殖民,都沒有改變堅守中華文化和民族立場,因此,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台灣人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完全相容而不互斥的,這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根本的感情基礎。同時,透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民間往來,不斷擴大互利,厚植兩岸人民的同胞情誼、兄弟情懷,持續增進融合。
四、振興中華。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出「振興中華」的革命家政治家,畢生追求國家富強民主統一。他所號召的民族復興、民權發達、民生樂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奮鬥不懈的遠大目標,是炎黃子孫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國共兩黨、海峽兩岸也為此取得不同的發展經驗,應該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的尊嚴與權益,更應獲得提升,以彰顯振興中華的弘偉格局和意義。
作為中國國民黨的一份子,我也有信心國民黨能在混沌不安的台海局勢中,堅持理想信念,發揚光榮傳統,給台灣民眾提供一個光明的選擇。
【中評社/記者 張嘉文】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