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連續36年居十大死因之首

2018-06-15 18:34:03
1849
衛生福利部今(15)日公布去(106)年度國人十大死因。因癌症殞命人數為4萬8037人,再寫下歷史新高,連續36年拿下十大死因之首。死亡率前三名高的癌症依序為肺癌、肝癌、直腸和肛門癌。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已蟬聯8年居冠。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衛生福利部今(15)日公布去(106)年度國人十大死因。因癌症殞命人數為4萬8037人,再寫下歷史新高,連續36年拿下十大死因之首。死亡率前三名高的癌症依序為肺癌、肝癌、直腸和肛門癌。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已蟬聯8年居冠。
衛福部表示,106年死亡人數計17萬1,857人,較上(105)年減少561人或0.3%(近10年平均年增2.1%);男性10萬1,686人,為女性7萬171人的1.4倍。
依死亡率排序,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徐俊強說明,106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順位和上年相同。十大死因標準化死亡率除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上年相同外,餘均呈下降。106年十大死因排序與105年相較,排名順位是相同的。
衛福部指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1,993人,占總死亡人數76.8%,與上年相較,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減527人或7.8%、事故傷害減241人或3.3%、癌症增277人或0.6%、肺炎增268人或2.2%較明顯。
經衛福部統計,106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房癌(5)口腔癌(6)前列腺(攝護腺)癌(7)胃癌(8)胰臟癌(9)食道癌(10) 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其中肺癌已連續8年拿下冠軍,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可能原因與高齡化有關,而高齡化的社會當中,肺癌趨勢可以獲得控制但沒辦法很快可以下降,該署將持續推動肺炎疫苗跟流感疫苗予長者來做預防。
該統計進一步分析,徐俊強說,其中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由原順位第11上升為第10,原順位第10之卵巢癌下降為第11。與96年比較,順位上升者有口腔癌、前列腺癌與胰臟癌,順位下降者有胃癌及子宮頸癌,十大癌症死因中男、女性死亡率差距較大者為食道癌與口腔癌。
衛生福利部今(15)日公布去(106)年度國人十大死因。因癌症殞命人數為4萬8037人,再寫下歷史新高,連續36年拿下十大死因之首。死亡率前三名高的癌症依序為肺癌、肝癌、直腸和肛門癌。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已蟬聯8年居冠。
衛福部表示,106年死亡人數計17萬1,857人,較上(105)年減少561人或0.3%(近10年平均年增2.1%);男性10萬1,686人,為女性7萬171人的1.4倍。
依死亡率排序,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徐俊強說明,106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順位和上年相同。十大死因標準化死亡率除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上年相同外,餘均呈下降。106年十大死因排序與105年相較,排名順位是相同的。
衛福部指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1,993人,占總死亡人數76.8%,與上年相較,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減527人或7.8%、事故傷害減241人或3.3%、癌症增277人或0.6%、肺炎增268人或2.2%較明顯。
經衛福部統計,106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房癌(5)口腔癌(6)前列腺(攝護腺)癌(7)胃癌(8)胰臟癌(9)食道癌(10) 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其中肺癌已連續8年拿下冠軍,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可能原因與高齡化有關,而高齡化的社會當中,肺癌趨勢可以獲得控制但沒辦法很快可以下降,該署將持續推動肺炎疫苗跟流感疫苗予長者來做預防。
該統計進一步分析,徐俊強說,其中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由原順位第11上升為第10,原順位第10之卵巢癌下降為第11。與96年比較,順位上升者有口腔癌、前列腺癌與胰臟癌,順位下降者有胃癌及子宮頸癌,十大癌症死因中男、女性死亡率差距較大者為食道癌與口腔癌。
每人都是癌症候選人!這樣生活恐當選
衛生福利部今(15)日公布去(106)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36年居首,因去年癌症殞命人數為4萬8037人,再寫下歷史新高。「每個國民都是癌症候選人!」專家表示,癌症找上門與生活息息相關,包含有抽菸習慣、病毒感染、蔬果攝取少、久坐不動、壓力大等因素有關,鼓勵民眾養成定期接受政府推動的四癌篩檢習慣,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該年十大死因前三名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而癌症已連續36年拿下十大死因之首。該統計更進一步分析,威脅國人性命的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房癌(5)口腔癌(6)前列腺(攝護腺)癌(7)胃癌(8)胰臟癌(9)食道癌(10)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其中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由原順位第11上升為第10,原順位第10之卵巢癌下降為第11。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已蟬聯8年居冠。
人人都是癌症候選人
「每一個國人都是癌症候選人!更容易當選變成癌症病人的機會,是跟自己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強調,不管是抽菸的人、吃檳榔者、或本身有過病毒感染,如得到B肝的人,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
在飲食部分,王正旭說,現代人外食多,相對來說可能蔬果類的保護作用攝食變少、愛吃高油脂食物、久坐不動、生活壓力大等都是屬於罹癌高風險群,更要特別小心。
在飲食部分,王正旭說,現代人外食多,相對來說可能蔬果類的保護作用攝食變少、愛吃高油脂食物、久坐不動、生活壓力大等都是屬於罹癌高風險群,更要特別小心。
肺癌為什麼這麼致命?
王正旭說明,因為肺癌容易轉移,早期比較不會出現肺部相關症狀,等到出現症狀,確診後往往是第三期末或第四期了。「肺癌致病原因目前不明。」他提到,肺癌患者中以肺腺癌占多數,致病因素目前不清楚,與抽菸無密切關係,其中也有不少女性病患,不是抽菸造成的,也不像是香港所做的研究認為是油煙造成的衝擊,目前推估可能是空汙、或是環境中有些特別因素才讓肺腺癌人數攀升,但是只是猜測,還需要更多證據證實,這是很值得去探索的。
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王正旭不諱言,目前肺癌篩檢沒有很好的定論,不過一般來說,有抽菸、年紀大,建議可能是癌症好發年齡50歲以上、曾經2等親家人有罹患過肺癌者等相對是高風險族群,透過照X光可能有幫助。
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王正旭不諱言,目前肺癌篩檢沒有很好的定論,不過一般來說,有抽菸、年紀大,建議可能是癌症好發年齡50歲以上、曾經2等親家人有罹患過肺癌者等相對是高風險族群,透過照X光可能有幫助。
肝癌死亡率偏高 與B肝有關
至於排名十大癌症死亡率亞軍的肝癌,王正旭指出,此病是本土化的疾病,肝癌的死亡率偏高的原因跟B肝有特別關係,它的好發族群以B型肝炎的帶原者有比較高的機會,C肝也是肝癌裡面的一個族群,只是相較於B肝,C肝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低,年紀比較偏大才會因為C肝變成肝癌。
愛吃高脂肪食物 得大腸直腸癌風險高
位居季軍的大腸直腸癌,王正旭表示,該疾病是一個是全球化的疾病,與生活環境、特別是生活飲食息息相關,尤其是相對開發已經比較成熟的國家,飲食偏向高脂肪或高營養的族群風險較高。
到底癌症篩檢有沒有幫助?
王正旭強調,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四大癌症篩檢,包含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很希望民眾都能夠依照自己的族群年齡來做相關篩檢,因為透過定期篩檢真的是可以幫助看到早期的癌症。此外,他也提醒,如果本身是B肝帶原者就要做定期追蹤檢查。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