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盛讚小蔣、馬、扁,怪得很(上)

2018-06-01 16:23:51   12585

不幸的是這個笨極了的戰略,最近3位總統卻由陳總統開頭,一個接一個地更加重視,由於對這個戰略的極高度評價,甚至使得蔡總統令人訝異萬分地讚美起、馬、扁、蔣起來了,這實在是國家的大不幸。無論如何,無限上綱迷你國外交的愚笨戰略可以休矣。

林濁水/評論

蔡英文總統讚美李登輝總統似乎理所當然,但是最近蔡總統卻連同馬英九、陳水扁和蔣經國4位總統一齊讚美就不免稀奇了。

對馬總統,她不是從內政、經濟到所有的改革都嚴厲批評?對陳總統,她不是到現在都不肯赦免?至於蔣經國,不正是她力推的轉型正義的最大標靶?現在為什麼倒過頭來讚美他們?

蔡總統讚美4位總統的話是在2017年10月出國進行國是訪問前說的。(總統府/出訪太平洋三友邦 總統:「永續南島,攜手共好」)

按理,一個國家,政黨之間,縱然立場不同,互相爭奪執政權力,但是在外交上,舉國一致,互相支援卻一直是被認為是應該的美徳。從這個角度出發,蔡總統在外交出訪前讚美4位總統並說「外交工作的成果,需要長時間的累積,這些經營必須持續,不能分黨派,也不應該分顏色。」的確很是大方得體;只是問題怕是沒有這麼簡單。

由於在外交上,陳總統搞得美國大為憤怒,不只陳總統頭破血流,甚至蔡主席2012年訪美時還美國餘恨未消,使她成為代罪羊羔,備受打壓,使得她此後幾年不得不一再向美國表態讓美國知道她對外政策上將來絕對是和陳水扁不一樣的總統;又由於馬總統的「外交休兵」被蔡主席罵外交休克罵了好幾年,她說她將來一定不會在外交上和他同調;再因為蔣經國時代,台美斷交,台灣蒙受傷害無與倫比,現在外交上蔡總統對他們3位的外交大大讚美外加感激?到底很令人感到突兀。

問題的根源:台灣特色的「迷你國外交」

儘管她的讚美有這麼多令人感到違和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從近年來台灣特色的「迷你國外交」出發,疑惑卻可以迎刃而解。

2000年以來,陳、馬、蔡3位總統都把「迷你國外交」當作重中之重的國家大政,經常陣容盛大地飛往「迷你國外交」之旅,陳總統任內共飛了15次盛大的「迷你國外交之旅」,馬總統飛了13次,蔡總統更在上任前兩年就盛大了4次。

在陳總統上任之初,和中華民國有正式邦交的小國、迷你國,共有29國,到他卸任時剩下23國,再到馬總統卸任時再減少到剩下22國,現在剩下18國。
1949年以來歷任總統建交、斷交統計表

在2000年時有邦交的29國,主要分布在4大區塊:拉丁美洲、非洲、加勒比海、南太平洋。但是18年之間,非洲從8國減少到只剩一國,於是4大區塊剩3大區塊。現在且把18國依區塊分列如下。

一、南太平洋,6國
吉里巴斯(2003年建交)、馬紹爾群島(1998年建交)、諾魯(1980年領事級外交,1990年大使級,2002年斷交,2005年復交)、帛琉(1999年建交)、索羅門群島(1983年建交)、吐瓦魯(1979年建交)

二、加勒比海,4國
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年建交)、聖露西亞(1984年建交,1997年斷交,2007年復交)、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1年建交)

三、拉丁美洲,5國
貝里斯(1989建交)、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1990復交)

四、南美,1國,巴拉圭; 五、非洲,1國,史瓦帝尼;六、歐洲,1國,教廷。

這18國,在1978年之前就有邦交的只有7國,換句話說,其他的11國中多數是在1978年以後才建交的,少數是1978年後恢復邦交的。

另外,11國中只有尼加拉瓜是人口6百萬的小國,其他10國都是幾萬頂多幾十萬人口,甚至不到1萬人口的迷你國家。

11國中,有7國是在蔣經國時代建交的,有3國是李登輝當總統時建交的,有一國是陳水扁當總統時才建交的,至於馬、蔡兩位總統,任內只有斷交,零建交。

李登輝是1949年以來69年任內唯一增加邦交國的總統

從這樣的現實中,蔡總統對蔣、李、扁的肯定理由便可以找到了:

1,雖然蔣經國時代美國和台灣斷交,台灣受到和退出聯合國一樣「核爆等級」的外交轟炸,但是蔣經國在南太平洋建交了諾魯、索羅門群島、吐瓦魯3個迷你國家;在加勒比海也建交了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3個迷你國家;還在拉丁美洲建交了尼加拉瓜,總共建交了7國。7國,在2017年蔡總統出發到太平洋島國進行迷你國國是訪問時占有邦交的20國的3成還多。

2,李總統建交了馬紹爾群島、帛琉復交了、尼加拉瓜、諾魯,共4國,貢獻也不小,儘管他任內斷交了10國,但是更建交了19國,是1949年以來唯一在任內邦交國增加的中華民國總統。

3,陳總統雖然斷交國遠比建交國多,更把台美外交關係搞砸到最惡劣的狀態;但是他建交了吉里巴斯,復交了聖露西亞、諾魯(其中諾魯在陳任內斷了一次再救回來)也有正面。

無論如何,蔣、李、陳建交的11國扎扎實實地占了現有18個邦交國中的6成還多,所以迷你國外交既然對蔡總統非常非常重要,那麼地讚美、甚至感激蔣、李、陳3總統就合情合理了。

4,至於馬總統,雖然「外交休兵」以致於沒有新建交國家,而被蔡主席罵了8年,但是他至少還保住了20個半國家。(半個是這麼算的:在他任內,中國和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建交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可供後面的蔡總統進行迷你國國是訪問。

蔣、李看待迷你國外交大不同於陳、馬、蔡

蔣經國和李登輝兩總統雖然建交最多,任內邦交國或者大有增加,或者至少統計起來沒有減少;但是他們的外交做法,甚至外交目的和後來的3位總統都大有不同。

1,蔣經國低調,從不盛大出訪迷你小國,以免自曝其短

蔣經國雖然建交了7個國;但是卻從不曾敲鑼打鼓出國進行迷你小國國是訪問。這一方面可能受到當時交通條件以及他晚年健康狀況不好的限制;但是另一方面,更應該是,一個常態國家,從來沒有以迷你小國外交為軸心的,所以他雖然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但是究竟難以習慣。無論如何,一面和超級大國、大國逐一斷交,一面敲鑼打鼓高調迷你國外交,對照起來,實在很滑稽,所以他勤於和迷你國建交並不張揚;他甚至對於仍有邦交的中等以上國家也不出訪,因為稍有規模的邦交國已剩韓國、南非、沙烏地,如果出訪只在這三國間繞來繞去,不免自曝一旦要出門,能夠走的路很有限而已。

換句話說,蔣經國知道只能和迷你國建交是不正常的,所以不便敲鑼打鼓自曝其短。

2,李登輝高調,努力,但是迷你國外交不是重點

相對於蔣經國,李登輝總統有許多突破:

a,建交國不自我侷限於新獨立的迷你小國,新建交的不只開始有幾百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也有了兩個人口2000萬人以上的中型國家。

b,總統開始親自出訪「拚外交」。任內12年出國了6次。但是其中4次是到像美國、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大國進行「非正式」的「破冰訪問」;至於到迷你國外交訪問只有兩次。

李總統在任12年只進行了兩次迷你國外交之旅,同時他爭取建交不侷限在迷你國,而且到大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次數比到半迷你國訪問多,可見他要追求的是外交的正常化而不是專注於迷你國外交而已。

3,陳、馬無限上綱迷你國外交,認不正常狀態為正常,陳還認不禮遇為禮遇

把迷你國外交模式建立得比蔣經國更明確具體的是陳水扁和馬英九。

首先,陳水扁號稱要推動烽火外交,積極爭取建交國,但是他鎖定要建交的國家只是迷你國,所謂烽火完全只在迷你國之間燒來燒去而已。

其次,李登輝12年中出訪6次但是到迷你國出訪也不過兩次而已,但是陳水扁在8年中就到迷你國飛訪了14次之多。可見到陳總統才把迷你國外交重要性全面無限上綱。

蔣經國知道只能和迷你國建交是不正常的,所以不便敲鑼打鼓自曝其短;但是陳水扁意氣風發地把到迷你國出訪以及順便繞道到美國爭取禮遇的提升當作出口轉內銷最好的工具。

可嘆的是他爭取到的所謂到美國的所謂過境禮遇,甚至比一般國家的部長都不如,如果正常國家的元首到美國,得到的「禮遇」像他一樣,這個國家肯定認為是被極端的羞辱,被極端的不禮遇。

中華民國總統過境美國的待遇,牽就於國際政治現實,不得不無奈。這情況下爭待遇的升高是當然要的,只是在現實上爭取到的既然仍距離正常國家得到的禮遇非常遙遠,那麼待遇若有改善也只能算「總算是稍為不那麼不禮遇了」而已,理當低調為宜,若高調敲鑼打鼓實在怪,在這一點的處理,不得不說馬總統甚至比陳總統好。

但是另一方面,陳水扁固然外交烽火燒過頭,以致於邦交國反而減了6國;但是馬總統放棄李總統的務實外交原則,而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進行外交休兵卻又倒退過頭,形同承認兩岸政府仍然處於競爭唯一的中國的代表權的內戰狀態;也就是說,兩岸只是「休兵」而已,「內戰」並沒有結束,這樣的定位將使台灣社會一直處在內戰陰影下而惴惴不安。

4,無限上綱迷你國外交的愚笨戰略可以休矣

儘管陳、馬、蔡三位總統有機會持續盛大地進行迷你國外交,基礎是由蔣、李兩位總統建立下來的,但是蔣、李從來沒有把迷你國外交當成國之盛事。蔣經國把和迷你國當建交對象是在嚴酷的國際政治現實下的權宜措施;而李總統把迷你國邦交則當成他總體外交中的局部,基本上他們兩人對外交的看法仍然不脫正常國家的觀點;不料陳、馬、蔡3位總統把權宜上綱成常態,把局部上綱成軸心,把不正常當理所當然。

這樣一來,雖然在出口轉內銷的旅途中意氣風發,但是由於不要說迷你國,甚至小國外交對中國的價值都無足輕重,而3位中華民國總統卻把他當成重中之重,於是只要北京輕輕稍一出手,台灣政界就掀起大地震,整個亂成一團,因此把迷你國外交價值無限上綱的戰略實在是一個陷自己處在被動情境的戰略,是笨極了的戰略。

不幸的是這個笨極了的戰略,最近3位總統卻由陳總統開頭,一個接一個地更加重視,由於對這個戰略的極高度評價,甚至使得蔡總統令人訝異萬分地讚美起、馬、扁、蔣起來了,這實在是國家的大不幸。

無論如何,無限上綱迷你國外交的愚笨戰略可以休矣。

【圖片為資料照,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作者介紹
  • 林濁水

    臺灣省南投縣埔里鎮人,政治人物、民進黨大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