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撰文:中美競合 美國仍佔優勢

在北京胡同吃炸醬麵之後不到一個月,美國副總統拜登似乎對中國之行餘興未了。拜登昨天投書紐約時報,強調中
在北京胡同吃炸醬麵之後不到一個月,美國副總統拜登似乎對中國之行餘興未了。拜登昨天投書紐約時報,強調中國之崛起並不會帶來美國的衰落和消逝,相反,中國的成功將令美國更加繁榮;二十一世紀中美即競爭又合作,美國將佔優勢。文章摘譯如下。
我首次訪問中國是兩國關係正常化幾個月之後,那是一九七九年。中國當時剛開始重振經濟,我作為參議院訪問團成員之一見證此進程。三十二年之後,我上個月訪華目睹中國巨變。
然而,有關中國崛起的種種爭論不絕於耳。
一個發展的中國對美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這是憂慮之所在。在美國及亞太地區,有人視中國的發展為威脅,以冷戰型競爭關係或以大國對峙觀點視之。而中國人則擔憂我們在亞太地區的目標在於遏制中國崛起。
這兩种觀點我均不同意。
我們非常清楚那些對中國軍事力量增長及意圖的憂慮,因此我們與中國軍方保持接觸,以了解並塑造其思維。也基於此,美國總統要求美國及其盟友在亞太地區保持強勢軍力。正如我對中國領導層和民眾所表示的,美國是太平洋強國未來也將如此。
但是,我仍然深信一個成功的中國將令美國更加繁榮。
貿易與投資將兩國緊密結合,我們在彼此的成功中“互相持有股份”。從全球安全到經濟增長議題,我們分擔共同的挑戰與責任,有利雙方合作。有鑒於此,美國政府努力令雙方關係在穩定的基礎上發展,(上月訪華時)透過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十幾個小時的相處,我深信中國領導人也對此贊同。
我們常常盯住中國對美國出口,但去年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為美國帶來數以萬計的就業職位。實際上,美國對中國出口之增速遠遠高於向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
在我上月訪華期間,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將由出口、投資及重工業帶動的經濟增展轉向消費與服務業帶動,這包括人民幣升值以及開放市場。隨著美國人多儲蓄、中國人多消費,這種轉變將加速,為美國帶來各種機會。
兩國在合作的同時亦保持競爭關係。我相信美國會從競爭中贏得繁榮。
更重要的是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有利於美國。上個世紀,我們以自然資源、土地面積、人口和軍隊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財富,而在本世紀,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在於人民的創新思想和創造能力。美國擁有創新能力,競爭在社會無處不在。美國人世代以來逐浪潮頭,遠自軋棉機近到互聯網時代。
美國的實力來自於政治和經濟制度,教育制度也功不可沒。美國教育兒童不墨守成規,挑戰既有的正統觀念並加以改進。我們的大學一直是全球各地學生和學者嚮往之所。我們歡迎有志向有才能的移民一展拳腳。
至少現在,美國的長處是中國的短處。訪華期間,我表明中國若欲轉型為創新經濟,就該更開放。開放與自由的社會最有利於促進長期增長、穩定、繁榮和創新。
【中評社 / 記者 岑嵐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