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在政治結構存在多項難解的矛盾
.jpg)
2017-12-27 16:33:18
18415
美麗島電子報12月25日公布〈十二月國政民調〉,出現幾項關係到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現象,值得關注:執政團隊權力結構不符合民意、柯文哲現象、第三勢力的民意未被真實代表反映、台灣現有進退維谷的困境。
朱駿/評論
美麗島電子報12月25日公布〈十二月國政民調〉,出現幾項關係到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現象,值得關注:執政團隊權力結構不符合民意、柯文哲現象、第三勢力的民意未被真實代表反映、台灣現有進退維谷的困境。
賴清德院長9月上旬接任行政院長之初,一口氣為蔡總統拉升了16%的支持度,最初的兩個月民調氣勢如虹,然而,可能是一連串失言風波與政策失誤,讓許多人略感失望,牽動了執政團隊的滿意度。綠營新台灣國策智庫12月15日公布最新民調, 45.5%民眾對蔡英文總統上任至今感到不滿意;僅有28.8%滿意。賴清德院長有40.3%民眾感到滿意,有33%不滿意。至於「一例一休」要再修法,40.8%民眾支持,33.3%不支持。賴的滿意度較剛上台之時69%的支持度相差將近三成。
相隔10天的美麗島電子報〈十二月國政民調〉也呈現出,蔡英文總統的信任度與滿意度持續分別下滑,分別從11月的33.9%和28.1%落到12月的32.0%和27.1%,不信任度與不滿意度則分別從11月的47.7%和57.3%分別上升到12月的50.7%和60.2%。賴院長的滿意度從11月的44.8%下滑到12月的41.8%,不滿意度則從11月的32.5%上升到12月的36.7%,變動差異都達到或超過誤差最大值的3.0%。
蔡賴的信任度或滿意度雙雙持續滑落,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執政績效越來越不為老百姓認同,如果政策與態度方向不變,未來執政的失誤肯定在現有失誤的基礎上會更為增多擴大,那麼,兩人的民意支持度繼續往下掉落的機率頗高,不但會造成外部的壓力,恐怕內部彼此之間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賴的支持度或滿意度一直遠遠高於蔡,可見權力上下兩造處在民主政治中與民意悖反的位置,蔡賴體制不是一個民主政治中穩定的結構,既然不穩定,就是有矛盾,遲早要出現調整。兩人之間本就有微妙的競爭形勢所蘊含的潛在矛盾,由賴一上台在兩岸關係上的發言與一例一休的修法方面皆與蔡有明顯的矛盾,可見一斑。爭執肯定不會消失,矛盾只會加深,賴的位子能坐多久或願意坐多久,是否會有變數,值得關注,恐怕2018這個選舉年是雙方難以平順越過的坎。兩個政治權力最高的位子之間結構不穩定,出現民意反差,這矛盾如何調整,恐怕頗費思量,是民進黨的大功課。
對照綠營另一顆閃爍的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信任度,從11月的54.3%走高到12月的57.5%,超過誤差最大值的3.0%;反觀不信任度,則由11月的27.3%下降到12月的26.1%,與蔡賴民調的走勢與絕對值反差很大。由於對柯的民意調查是以全國為範圍,不侷限在台北市,難怪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提出警告,「民進黨只有在台北市要擔心柯文哲嗎?」似乎言下之意,擔心柯在2020有大動作,將令民進黨難以招架?看起來,為此,民進黨要盡力幫助柯連任市長,把他綁在台北市,再徐圖2020。不過,柯的民望如此之高,如何綁住,真會頗傷民進黨的腦筋。
從美麗島電子報今年初以來的國政民調來看,民進黨的好感度基本在30%出頭,有略略走衰的現象,國民黨的好感度則一直在低檔徘徊,在12月勉強爬上30.6%,但兩黨的反感度都超過四成以上,這似乎反映了一項事實,在兩黨之外的民眾比例可能不小,約在30%至40%之間;然而,在我們的政治體系中,在比例上,這些人的代表性被反映得相當不充分,民意在政治體系中被代表得不夠就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對立與衝突。這應該是我們制度上的嚴重缺陷,若是要憲改,應要讓各種民意有機會在政治體系中符合比例地被代表。這是一項必須深刻思考與討論的議題。
本次問卷特別關注公投法未來在兩岸關係中可能的影響,問到了美日相關、國旗、國歌的議題。絕大多數受訪者對美豬與日本核災區食物進口以及修改國旗國歌的議題持反對態度。從最後兩題的結果來看,一般民眾也不會願意改國號,不會贊成台灣獨立,也不贊成兩岸統一,還是堅守在一般所謂的「維持現狀」;然而,事實上對現狀的抱怨與徬徨也越來越多,根據歷史事實來看,實質的現狀根本無法定義,一直不曾被維持住過。有關公投的具體內容,若問題是「您對主張統一的公投是否支持」,恐怕得出的結果與這次問卷上國旗國號兩題的答案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所映射出的意義就非常不同。這反映出,台灣其實陷在了一種找不到、也沒有勇氣尋覓出路的困境。這固然有外在非常強固的限制因素,但最關鍵的恐怕還是在於內部的認知與決心。總之,這樣的僵局不利於台灣的發展,且為台灣的最大高風險,如果台灣任由這種表面上的僵局持續發展,最後打破僵局的必然是外在的力量,台灣必然是吃虧受傷最多的一方。
台灣朝野絕大多數的人會寄望美國與日本對我們的支持,最近熱議的印太戰略與CPTPP若要有所得,都得依賴美日成全,但在美豬與日本核災區食品絲毫不放鬆,這明顯是一大難解的矛盾。由這些涉及公投之問題的答案可以折射出,台灣似乎已經困在一種進退維谷的處境,找不到或不敢找出路。這是台灣最大最危險的內在矛盾,主政者應負有解決的責任與義務。
【圖片為資料照】
美麗島電子報12月25日公布〈十二月國政民調〉,出現幾項關係到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現象,值得關注:執政團隊權力結構不符合民意、柯文哲現象、第三勢力的民意未被真實代表反映、台灣現有進退維谷的困境。
賴清德院長9月上旬接任行政院長之初,一口氣為蔡總統拉升了16%的支持度,最初的兩個月民調氣勢如虹,然而,可能是一連串失言風波與政策失誤,讓許多人略感失望,牽動了執政團隊的滿意度。綠營新台灣國策智庫12月15日公布最新民調, 45.5%民眾對蔡英文總統上任至今感到不滿意;僅有28.8%滿意。賴清德院長有40.3%民眾感到滿意,有33%不滿意。至於「一例一休」要再修法,40.8%民眾支持,33.3%不支持。賴的滿意度較剛上台之時69%的支持度相差將近三成。
相隔10天的美麗島電子報〈十二月國政民調〉也呈現出,蔡英文總統的信任度與滿意度持續分別下滑,分別從11月的33.9%和28.1%落到12月的32.0%和27.1%,不信任度與不滿意度則分別從11月的47.7%和57.3%分別上升到12月的50.7%和60.2%。賴院長的滿意度從11月的44.8%下滑到12月的41.8%,不滿意度則從11月的32.5%上升到12月的36.7%,變動差異都達到或超過誤差最大值的3.0%。
蔡賴的信任度或滿意度雙雙持續滑落,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執政績效越來越不為老百姓認同,如果政策與態度方向不變,未來執政的失誤肯定在現有失誤的基礎上會更為增多擴大,那麼,兩人的民意支持度繼續往下掉落的機率頗高,不但會造成外部的壓力,恐怕內部彼此之間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賴的支持度或滿意度一直遠遠高於蔡,可見權力上下兩造處在民主政治中與民意悖反的位置,蔡賴體制不是一個民主政治中穩定的結構,既然不穩定,就是有矛盾,遲早要出現調整。兩人之間本就有微妙的競爭形勢所蘊含的潛在矛盾,由賴一上台在兩岸關係上的發言與一例一休的修法方面皆與蔡有明顯的矛盾,可見一斑。爭執肯定不會消失,矛盾只會加深,賴的位子能坐多久或願意坐多久,是否會有變數,值得關注,恐怕2018這個選舉年是雙方難以平順越過的坎。兩個政治權力最高的位子之間結構不穩定,出現民意反差,這矛盾如何調整,恐怕頗費思量,是民進黨的大功課。
對照綠營另一顆閃爍的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信任度,從11月的54.3%走高到12月的57.5%,超過誤差最大值的3.0%;反觀不信任度,則由11月的27.3%下降到12月的26.1%,與蔡賴民調的走勢與絕對值反差很大。由於對柯的民意調查是以全國為範圍,不侷限在台北市,難怪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提出警告,「民進黨只有在台北市要擔心柯文哲嗎?」似乎言下之意,擔心柯在2020有大動作,將令民進黨難以招架?看起來,為此,民進黨要盡力幫助柯連任市長,把他綁在台北市,再徐圖2020。不過,柯的民望如此之高,如何綁住,真會頗傷民進黨的腦筋。
從美麗島電子報今年初以來的國政民調來看,民進黨的好感度基本在30%出頭,有略略走衰的現象,國民黨的好感度則一直在低檔徘徊,在12月勉強爬上30.6%,但兩黨的反感度都超過四成以上,這似乎反映了一項事實,在兩黨之外的民眾比例可能不小,約在30%至40%之間;然而,在我們的政治體系中,在比例上,這些人的代表性被反映得相當不充分,民意在政治體系中被代表得不夠就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對立與衝突。這應該是我們制度上的嚴重缺陷,若是要憲改,應要讓各種民意有機會在政治體系中符合比例地被代表。這是一項必須深刻思考與討論的議題。
本次問卷特別關注公投法未來在兩岸關係中可能的影響,問到了美日相關、國旗、國歌的議題。絕大多數受訪者對美豬與日本核災區食物進口以及修改國旗國歌的議題持反對態度。從最後兩題的結果來看,一般民眾也不會願意改國號,不會贊成台灣獨立,也不贊成兩岸統一,還是堅守在一般所謂的「維持現狀」;然而,事實上對現狀的抱怨與徬徨也越來越多,根據歷史事實來看,實質的現狀根本無法定義,一直不曾被維持住過。有關公投的具體內容,若問題是「您對主張統一的公投是否支持」,恐怕得出的結果與這次問卷上國旗國號兩題的答案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所映射出的意義就非常不同。這反映出,台灣其實陷在了一種找不到、也沒有勇氣尋覓出路的困境。這固然有外在非常強固的限制因素,但最關鍵的恐怕還是在於內部的認知與決心。總之,這樣的僵局不利於台灣的發展,且為台灣的最大高風險,如果台灣任由這種表面上的僵局持續發展,最後打破僵局的必然是外在的力量,台灣必然是吃虧受傷最多的一方。
台灣朝野絕大多數的人會寄望美國與日本對我們的支持,最近熱議的印太戰略與CPTPP若要有所得,都得依賴美日成全,但在美豬與日本核災區食品絲毫不放鬆,這明顯是一大難解的矛盾。由這些涉及公投之問題的答案可以折射出,台灣似乎已經困在一種進退維谷的處境,找不到或不敢找出路。這是台灣最大最危險的內在矛盾,主政者應負有解決的責任與義務。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朱駿
1981年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1989年德國Bielefeld University組織社會學碩士,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EMPAcc。在科技產業從事業務、企劃與管理工作近二十年。2010年秋天進入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14年7月取得博士學位。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