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態復萌」干預匯率? 央行7點聲明澄清
.jpg)
2017-12-11 18:23:48
3048
外媒報導,台灣脫離美國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未滿2個月,台灣央行隨即「故態復萌」,重啟「壓尾盤」方式,調控新台幣匯價。央行以7點聲明,強調新台幣匯價由市場供需決定。
外媒報導,台灣才被移出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未滿2個月,但過去兩週新台幣匯率在尾盤都明顯走貶,引發觀察人士質疑台灣央行又開始干預,在尾盤壓低匯率以助出口。
央行今天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新台幣匯價由市場供需決定。
以下為新聞稿全文:
一、新台幣及韓元匯率分別由其國內的外匯市場供需決定,新台幣匯率走勢不必然與韓元相同。
1.2008年以來,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韓元因外資大量流出,導致韓元對美元收盤匯率最低曾貶值至1,570.3元,與2007年底匯率比較,貶幅為40.4%;在此期間,新臺幣對美元收盤匯率最低曾貶值至35.174元,與2007年底匯率比較,貶幅為7.8%。
2.2016年全年,韓元對美元貶值2.9%,新台幣對美元則升值2.4%。
3.2017年初至9月期間,韓元與新台幣均對美元升值,兩貨幣對美元之升幅互有高低;惟截至9月底止,韓元對美元升值5.4%,新台幣對美元則升值6.5%,升幅大於韓元。
4.惟自2017年10月以來,韓元對美元升幅較新台幣對美元升幅大,可能係因先前韓元相對新台幣弱勢、南韓的外資淨匯入較台灣多,以及南韓經濟成長動能轉強等相關因素所致。
(1) 2017年9月底至12月8日,韓元對美元升值4.8%,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此期間外資淨買入韓股23.6億美元,卻淨賣出台股5.3億美元。
(2) 2017年第三季南韓GDP成長率達3.8%,另11月30日南韓央行如市場預期將指標利率調高0.25個百分點至1.5%,且預期2017年南韓經濟成長率為3.0%,其中部分源於南韓與中國大陸經貿回溫。
二、2017年9月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之買賣價差甚小,且尾盤(最後15或30分鐘)波動幅度多小於其他時段,其變動亦有升有貶,未有特定走勢。
1.數據顯示,2017年9月初至12月8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之買賣價差相當小,甚至僅有1、2個外匯點(pips),且每個交易時段匯率波動度低,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尾盤之價格波動度亦未高於其他交易時段。
2.以該媒體引用11月尾盤最大貶幅交易日之11月22日為例,不論比較變動值或百分比,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最後15分鐘由30.012貶至收盤之30.020,僅貶值0.8分,貶幅為0.027%,其交易價格變化僅於當日各交易時段居中。若本行有進場干預,尾盤匯率波動幅度當不致如此狹窄。
3.2017年9月初至12月8日,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日共69天,其中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每日最後1盤(15分鐘)較前1盤貶值之天數為35日,並未明顯偏向貶值。
三、2017年中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出超,外匯供給增加;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仍多在30元價位左右盤整,主要是因為外資匯出增加,加上當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及日圓對美元貶值時,民眾購買美元及日圓等外幣意願轉強,此外匯需求量的增加平衡了外匯市場的供需。
1.台股股價與新台幣匯價處於近年來高檔,外資賣超台股,匯出資金。
2.近期市場參與者認為新台幣匯率升幅已大,預期不易持續走升,乃趁機買入相對便宜之外匯,如美元、日圓等,進行投資外幣存款相關商品及支應海外旅遊所需,故常出現單日外匯申購金額達數億美元之多,以致截至2017年10月底止,本國銀行外匯存款較2016年底增加4,771億新台幣,約當156億美元。
四、某些人士以本行國外資產增減數推估本行干預行為與金額,惟本行國外資產增加大多來自外匯存底孳息收入,且受外幣資產配息時點不同之影響(如2017年11月的孳息收入較多),此類推估未能準確反映此一事實。
五、至於該媒體引述某報告提及國內壽險業海外投資之事,由於壽險業持有龐大之長期保險資金,但國內缺乏長期投資工具可供其投資,為避免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風險,壽險業者多會投資海外長期且收益率較高之標的,此係純民營壽險業者自行決定之投資行為,並非主管機關之鼓勵。
六、希望媒體要秉持客觀、公正之立場,勿以特定日期新台幣匯率走勢及少數特定立場之報告,撰寫臆測性報導。
七、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如遇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導致匯率過度波動與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與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本於職責方始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俾維持經濟與金融穩定。
【圖片為資料照】
央行今天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新台幣匯價由市場供需決定。
以下為新聞稿全文:
一、新台幣及韓元匯率分別由其國內的外匯市場供需決定,新台幣匯率走勢不必然與韓元相同。
1.2008年以來,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韓元因外資大量流出,導致韓元對美元收盤匯率最低曾貶值至1,570.3元,與2007年底匯率比較,貶幅為40.4%;在此期間,新臺幣對美元收盤匯率最低曾貶值至35.174元,與2007年底匯率比較,貶幅為7.8%。
2.2016年全年,韓元對美元貶值2.9%,新台幣對美元則升值2.4%。
3.2017年初至9月期間,韓元與新台幣均對美元升值,兩貨幣對美元之升幅互有高低;惟截至9月底止,韓元對美元升值5.4%,新台幣對美元則升值6.5%,升幅大於韓元。
4.惟自2017年10月以來,韓元對美元升幅較新台幣對美元升幅大,可能係因先前韓元相對新台幣弱勢、南韓的外資淨匯入較台灣多,以及南韓經濟成長動能轉強等相關因素所致。
(1) 2017年9月底至12月8日,韓元對美元升值4.8%,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此期間外資淨買入韓股23.6億美元,卻淨賣出台股5.3億美元。
(2) 2017年第三季南韓GDP成長率達3.8%,另11月30日南韓央行如市場預期將指標利率調高0.25個百分點至1.5%,且預期2017年南韓經濟成長率為3.0%,其中部分源於南韓與中國大陸經貿回溫。
二、2017年9月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之買賣價差甚小,且尾盤(最後15或30分鐘)波動幅度多小於其他時段,其變動亦有升有貶,未有特定走勢。
1.數據顯示,2017年9月初至12月8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之買賣價差相當小,甚至僅有1、2個外匯點(pips),且每個交易時段匯率波動度低,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尾盤之價格波動度亦未高於其他交易時段。
2.以該媒體引用11月尾盤最大貶幅交易日之11月22日為例,不論比較變動值或百分比,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最後15分鐘由30.012貶至收盤之30.020,僅貶值0.8分,貶幅為0.027%,其交易價格變化僅於當日各交易時段居中。若本行有進場干預,尾盤匯率波動幅度當不致如此狹窄。
3.2017年9月初至12月8日,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日共69天,其中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每日最後1盤(15分鐘)較前1盤貶值之天數為35日,並未明顯偏向貶值。
三、2017年中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出超,外匯供給增加;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仍多在30元價位左右盤整,主要是因為外資匯出增加,加上當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及日圓對美元貶值時,民眾購買美元及日圓等外幣意願轉強,此外匯需求量的增加平衡了外匯市場的供需。
1.台股股價與新台幣匯價處於近年來高檔,外資賣超台股,匯出資金。
2.近期市場參與者認為新台幣匯率升幅已大,預期不易持續走升,乃趁機買入相對便宜之外匯,如美元、日圓等,進行投資外幣存款相關商品及支應海外旅遊所需,故常出現單日外匯申購金額達數億美元之多,以致截至2017年10月底止,本國銀行外匯存款較2016年底增加4,771億新台幣,約當156億美元。
四、某些人士以本行國外資產增減數推估本行干預行為與金額,惟本行國外資產增加大多來自外匯存底孳息收入,且受外幣資產配息時點不同之影響(如2017年11月的孳息收入較多),此類推估未能準確反映此一事實。
五、至於該媒體引述某報告提及國內壽險業海外投資之事,由於壽險業持有龐大之長期保險資金,但國內缺乏長期投資工具可供其投資,為避免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風險,壽險業者多會投資海外長期且收益率較高之標的,此係純民營壽險業者自行決定之投資行為,並非主管機關之鼓勵。
六、希望媒體要秉持客觀、公正之立場,勿以特定日期新台幣匯率走勢及少數特定立場之報告,撰寫臆測性報導。
七、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如遇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導致匯率過度波動與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與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本於職責方始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俾維持經濟與金融穩定。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