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執委洪智坤回應國台辦:
「四個不希望」不是台灣的希望

2011-08-31 15:42:35   1767

洪智坤寫於2011年8月24日21:37中國國台辦在24日下午近六點,由發言人回應蔡英文兩岸政策綱領

洪智坤寫於 2011年8月24日 21:37

中國國台辦在24日下午近六點,由發言人回應蔡英文兩岸政策綱領,以民進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為由,提出「四個不希望」的回應:不希望兩岸現有的協商交流受到衝擊,不希望兩岸關係出現倒退,不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利益受到損害,不希望和平發展的成果遭到毀棄。

對於中國國台辦的「四個不希望」,身為長期觀察兩岸互動的民進黨幹部,我認為中國政府必須要有「四點認清」:

一、認清「九二共識」不代表「台灣共識」。

所謂「九二共識」只是馬政府在2008年以後才出現的「國共共識」,國共共識並不代表台灣共識,當然不能成為兩岸互動的前提。所謂的「一中各表」,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上並未接受與承認,更奢言落實;況且,「九二共識」也未曾在台灣內部經過民主程序認可,當然不是「台灣共識」。

二、認清「國共利益」不代表「台灣利益」。

2005年連戰與胡錦濤建立「國共平台」以來,中國政府給予國民黨大老以及其「太子幫」諸多特許利益,這些利益是建立在政治考量的交換。

台灣人民不可能犧牲主權來換取任何利益,因此,「國共利益」絕不代表「台灣利益」。

三、認清「民主機制」才有「對談基礎」。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任何國際談判以及兩岸政策都必須經過民主程序。政黨輪替已經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常態,中國政府無法迴避與台灣主要政黨進行談判與協商。

民進黨在重回執政後,將會凝聚全體國民意志,形成穩定平衡的「中國政策」。如此的中國政策,才具備與中國政府談判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四、認清「對等尊嚴」才有「和平發展」。

中國政府必須以對等尊嚴的政治實體與台灣往來,兩岸才會有長久和平發展的可能。

中國政府必須認清:對等尊嚴是互動的基本原則,並非施惠更非讓利。如此,中國才能夠真正和平崛起,也能避免國際社會對「中國稱霸」的疑慮。

最後,請中國政府反思《孟子公孫丑篇》的智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以現代政治而言:德,就是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