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有口難言 原來是選擇性緘默症

2017-08-30 15:14:52   296

5歲的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稚園卻幾乎不說話,有天同學咬傷小莎,她卻沒有開口求救,連老師都沒有發現;直到回家後,媽媽幫忙洗澡時,發現背上布滿瘀青、咬痕,小莎才大聲哭泣。經過就醫診斷,原來是得了選擇性緘默症。

5歲的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稚園卻幾乎不說話,有天同學咬傷小莎,她卻沒有開口求救,連老師都沒有發現;直到回家後,媽媽幫忙洗澡時,發現背上布滿瘀青、咬痕,小莎才大聲哭泣。經過就醫診斷,原來是得了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 兒童盛行率約千分之7

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黃晶晶指出,選擇性緘默症為一種焦慮症,兒童盛行率約千分之7,也就是每140位中就有1名兒童患有選擇性緘默症。幼年時期介入可以痊癒;若未及早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可能延續至成年,且家人發生焦慮、社交困難的機會,也比較高。

緘默兒常被誤認害羞、怕生

黃晶晶理事長表示,緘默兒不是不願意說話,是恐懼而說不出話來。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在家如同一般人,可以與親密家人、朋友正常說話,但是有其他人在場就不能說話,可能被認為是怕生、害羞,通常在到了學齡階段,問題才會顯現出來。

資源非常稀少 籲政府重視

黃晶晶理事長強調,目前國內選擇性緘默症的資源非常稀少,包括教育、醫療及社會體系,患者只能默默承受忽略、誤解,呼籲政府推動相關權益,建立從家庭、學校、醫療到社會的協助網絡。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017/08/29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以健康新聞、醫藥新知、醫學新技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