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銀行局的問題

2017-06-23 16:45:06
3130
台北地檢署偵辦永豐金控超貸案,董事邱正雄接下代理董事長一職,總統蔡英文認為金管會身為主管機關,發出新聞稿肯定邱正雄,是角色自我認知混淆。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指出,銀行局處理不善,讓金管會承受壓力,要迅速止謗,就得對症下藥。
台北地檢署偵辦永豐金控超貸案,董事邱正雄接下代理董事長一職,總統蔡英文認為金管會身為主管機關,發出新聞稿肯定邱正雄,是角色自我認知混淆。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指出,銀行局處理不善,讓金管會承受壓力,要迅速止謗,就得對症下藥。
自由時報報導,蔡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指教金管會,嚴格而言,從兆豐案、樂陞案、到永豐案,這一路以來,銀行局的處置非常關鍵。文官系統是否積極任事,是影響政務官判斷、甚至機關形象的核心所在,真是重中之重。
了解金管會文化的官員就檢討,為了培養高級事務官擁有較多元的歷練,馬政府時代因此提出了人事輪調的策略,這個構想原本並沒有錯,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因素使然,造成人事更迭太快,所謂不同的歷練,似乎演變成在不同位置上「蘸醬油」,而有無法培養核心職能的缺憾。例如,銀行局長在二○一六年九月接任現職前,從未接觸過銀行相關業務,難免令人不太踏實。
其次是公務員習慣「負面表列」所產生的系統型風險。只要稍加回顧即知,永豐金早在鼎興牙材案後,其內部的專業經理人與經營高層對立就已相當明顯,各種負面資料,如三寶案陸續傳出。甚至在輝山案後,也有人提醒銀行局等單位,永豐金遲早會爆發重大弊案,但銀行局大多「先請永豐陳述意見」消極面對;遭永豐金解職的前財務長等人出面公開指控,銀行局也以「勞資糾紛」因應。這種鴕鳥心態,並不能化解危機,凡事拖延,只會徒增外界疑慮,以及未來處理的難度。外界不希望這已成為金管會面對金融弊案的普遍慣性。
其三,金管會公務人員的聘用條件,也使金管會人員對法律理解的程度有不足的現象。這次永豐案,對於「產金分離」的認知,銀行局死守「只有」董事長或總經理這個職稱不得兼任非金融事業負責人,而不知道公司法第二○八條的真義是「代表公司與負責董事會決策之人」,以至於放任何壽川同時兼任數家公司實質董事長,使其有掏空金控之便。當媒體提出追究獨董或其他董事責任時,銀行局內部竟有「永豐又不是公股行庫,董事或獨董哪有什麼法律責任」此等荒謬的見解。
銀行局遭指責的新聞稿,通篇強調永豐金控財務與營運正常,並對新任董事長表示肯定,出發點或在穩定民心,這是從戒嚴時期延續而來的「維穩」監理思維,但因未警覺鮮明的官商關係,也未兼顧大眾追求公平正義的期待,終致激起民怨。
銀行局處理不善,讓金管會承受壓力,要迅速止謗,就得對症下藥。
【圖片為資料照】
自由時報報導,蔡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指教金管會,嚴格而言,從兆豐案、樂陞案、到永豐案,這一路以來,銀行局的處置非常關鍵。文官系統是否積極任事,是影響政務官判斷、甚至機關形象的核心所在,真是重中之重。
了解金管會文化的官員就檢討,為了培養高級事務官擁有較多元的歷練,馬政府時代因此提出了人事輪調的策略,這個構想原本並沒有錯,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因素使然,造成人事更迭太快,所謂不同的歷練,似乎演變成在不同位置上「蘸醬油」,而有無法培養核心職能的缺憾。例如,銀行局長在二○一六年九月接任現職前,從未接觸過銀行相關業務,難免令人不太踏實。
其次是公務員習慣「負面表列」所產生的系統型風險。只要稍加回顧即知,永豐金早在鼎興牙材案後,其內部的專業經理人與經營高層對立就已相當明顯,各種負面資料,如三寶案陸續傳出。甚至在輝山案後,也有人提醒銀行局等單位,永豐金遲早會爆發重大弊案,但銀行局大多「先請永豐陳述意見」消極面對;遭永豐金解職的前財務長等人出面公開指控,銀行局也以「勞資糾紛」因應。這種鴕鳥心態,並不能化解危機,凡事拖延,只會徒增外界疑慮,以及未來處理的難度。外界不希望這已成為金管會面對金融弊案的普遍慣性。
其三,金管會公務人員的聘用條件,也使金管會人員對法律理解的程度有不足的現象。這次永豐案,對於「產金分離」的認知,銀行局死守「只有」董事長或總經理這個職稱不得兼任非金融事業負責人,而不知道公司法第二○八條的真義是「代表公司與負責董事會決策之人」,以至於放任何壽川同時兼任數家公司實質董事長,使其有掏空金控之便。當媒體提出追究獨董或其他董事責任時,銀行局內部竟有「永豐又不是公股行庫,董事或獨董哪有什麼法律責任」此等荒謬的見解。
銀行局遭指責的新聞稿,通篇強調永豐金控財務與營運正常,並對新任董事長表示肯定,出發點或在穩定民心,這是從戒嚴時期延續而來的「維穩」監理思維,但因未警覺鮮明的官商關係,也未兼顧大眾追求公平正義的期待,終致激起民怨。
銀行局處理不善,讓金管會承受壓力,要迅速止謗,就得對症下藥。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