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言「親中愛台」

2017-06-14 17:08:10   16515

台南市長賴清德6月8日在台南市議會答詢「反中」議題時,喊出「親中愛台」,此神句大出意外,震動四方,但很快獲得林佳龍、鄭文燦、張花冠等也是同黨立場之地方首長的支持或不表反對,總統府發言人也隨即應和。

朱駿 / 評論

向來台獨色彩極為鮮明、被許多支持者敬稱「賴神」的台南市長賴清德6月8日在台南市議會答詢「反中」議題時,喊出「親中愛台」,此神句大出意外,震動四方,但很快獲得林佳龍、鄭文燦、張花冠等也是同黨立場之地方首長的支持或不表反對,總統府發言人也隨即應和。似乎預示了民進黨有不少重量級政治人物已開始思考,準備嘗試要改變該黨的兩岸路線,以突破目前兩岸的僵局。

賴的反常說詞當然也受到言不由衷的質疑,他給出了合理的說法,言明自己的台獨立場並未動搖,親中與台獨可以道並行不相悖。就事實的道理而言,賴的說法完全站得住腳,因為親近中國大陸是關係到台灣發展立即而現實的需求,台獨可以是個高懸的長遠目標,兩者在一定的時間內與條件下可以前後錯開。

如果賴市長的邏輯對民進黨可行,那麼就是對於當下的現實或事實基本面與涉及未來的理想應該有不同權重的對待與處理。也就是說,暫時先接受事實基本面的現實與未來的理想並不必然衝突。事實上,要達到未來的理想一定要從現實出發,不面對現實或不承認自己所身處的事實基本面是不務實的做法,對走向理想必然會造成傷害,已經是大家都容易懂的常識了。

順此道理,接受現階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應該與未來的台獨建國理想不一定或也不需要有衝突嘛!無論就道理或可行性而言,台獨的建國理想如果無法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實或事實基本面中接受挑戰鍛鍊,怎麼能夠突破現實的重圍呢?沒有這等鍛鍊出的能耐,台獨建國的理想究竟能有多少的可行性呢?就算強渡關山,能有多長的可持續性呢?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純粹思想造成誤區,令自己錯過許多更好更有發展潛力的選擇,而始終空等一個禁不起事實辯證的夢想呢?

賴市長此神句一出之後,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才預告還有後續發展,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就在6月11日接受旺報專訪時指出,「台獨黨綱已是兩岸交流最大障礙,修改黨綱是務實可行的做法。民進黨應該努力尋求兩岸和解和平,維持動態平衡。」柯總召對台獨黨綱的宣判其實比賴的神句口味更重,誰都知道,兩岸若要「和解和平」,就必須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實質狀態,才有實質的意義。如果僅僅是短暫存在的和平時段,最終將既無和解也無和平,目前悶壞大家的狀況不就是這樣嗎?而要達到「和解和平」的效果,似乎必須以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起點。

柯總召此話如果嚴肅當真,何不儘快主動提出民進黨版的「一個中國的戰略」?力求務實可行,具備戰略縱深,讓大家看到「一個中國的戰略」非但不等於台灣投降或限縮了台灣日後發展的空間,反而恰恰好正是為台灣人民與民進黨自身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必經之路,在此戰略指導之下,台灣整體上下將來的前途大不可言。

歷史正確的門徑總是很窄,機遇總是若隱若現,唯智者識之,唯仁者啟之,唯勇者得之。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朱駿

    1981年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1989年德國Bielefeld University組織社會學碩士,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EMPAcc。在科技產業從事業務、企劃與管理工作近二十年。2010年秋天進入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14年7月取得博士學位。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