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食品業者自主檢驗 9月逐批上路

2017-06-07 18:04:24   994

為強化食安,食藥署今預告草案,全台共2萬家輸入、製造食品業者今年9月起逐批自主每批、每季檢驗,明年元旦起分階段訂定食安監測計畫,違者最重將開罰300萬元。

中央社台北報導,為強化食安,食藥署今預告草案,全台共2萬家輸入、製造食品業者今年9月起逐批自主每批、每季檢驗,明年元旦起分階段訂定食安監測計畫,違者最重將開罰300萬元。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二度預告「應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與辦理檢驗之食品業者、最低檢驗週期及其他相關事項」草案,要求特定業者應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並實施強制檢驗。

食藥署食品組代理科長江仟琦受訪時表示,該署去年9月曾預告,要求5類食品輸入業者、5類食品製造加工業者應訂定食安監測計畫及強制檢驗,但經專家會議討論,決定將食品製造加工業者從5類擴增到14類。

江仟琦說,新制涵蓋業者多達2萬家次,將從今年9月起逐步納管,每季或每批進行農藥、重金屬等強制檢驗;明年元旦起則須自行訂定食安監測計畫,包括製程品質、內部稽查、供應商管控等管理重點,預計到了109年,具工廠登記且資本額高於新台幣3000萬元的食品業者將全數納管。

食藥署指出,新制上路後,符合規定類別、規模的食品業者若未依規定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或未強制檢驗,可依食安法第48條開罰3萬至300萬元罰鍰。

未記錄報廢食品流向 食藥署擬修法重罰

中央社報導,過期食品改標事件一再爆發,食藥署今預告修法,擬要求全台22類、約4700家食品業者詳實記錄「回收、庫存、報廢」食品原因及後續處理措施,違者最重罰300萬元,最快年底上路。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預告修正「食品及其相關產品追溯追蹤系統管理辦法」草案,新增「含基因改造原料」產品資訊、「回收、庫存、報廢」原因與其後續處理措施等相關紀錄資料。

食藥署食品組代理科長江仟琦今天受訪時表示,近年食品回收再製、逾期產品重製、廢棄品流用等食安事件頻傳,為杜絕非食品物質重回食品供應鏈,將強化食品追溯追蹤管理體系。

她指出,未來全台應建立食品追溯追蹤系統的22類、約4700家食品業者,包括食用油、肉類及乳品加工食品、水產品等,凡是有「回收、庫存、報廢」食品,都得詳實記載原因及後續處理措施、去向。

江仟琦說,本草案新制今天預告後,將展開60天評論期,最快年底可公告上路,屆時未按規定登錄資料、登錄不實者,將依食安法第9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或食品業者之登錄;經廢止登錄者,1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