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保守派又框蔡英文?
2017-05-02 13:49:36
25185
這就鋪陳了保守派再度動員蔡英文,想給北京不斷壓力,讓北京繼續在其他問題上讓步。這加深北京即早解決台灣問題的誘因,進而將計就計,在朝核問題、匯率問題上配合,作為交換。一旦處理好台灣問題,其他問題重起爐灶不遲!
蔡英文突然放出兩個重要訊息:一是,關於九二共識,北京應該跟台北一起,面對一張新的答卷;二是,在形勢所需及美國對區域事務的考量下,會與川普進行第二次電話溝通。
蔡英文絕不可能自己膽大妄為說要第二次溝通,川普也不會主動給她這樣的暗示。所以,這必然又是於第一次一樣,是保守派智庫跟蔡英文商量好的。保守派智庫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機緣呢?
前次,在習近平訪美與川普會晤時,雖然表現中規中矩,但是在保守派眼裡,仍然透露出中國外交缺乏理論自信與思想深度,所以他面對川普轟炸敘利亞一事,迴避中國原有反對單邊主義與堅持主權完整的兩個立場上。
美國保守派智庫忽略,中國有深厚外交史傳統蘊含耐性,能挺住臨時捉襟見肘的外交。也許習近平在面對世局時尚缺保守派想看到的中心思想,但他不逞口舌之能,不圖一時之快,這向來是中國化解對手擺佈最主要的氣質所在。
北京未堅持敘利亞主權完整
川普在與習近平共餐時,擺了客人一道,告訴他,美國正向在敘利亞發射了59枚飛彈。習近平似乎沒有立刻回神,他當時不但沒有表示保留,還給予某種程度支持,於是不經意地鬆動了中國對各國主權完整的固有堅持。
原本媒體披露了習近平的回答是,他能夠理解川普的行動,他並表示反對任何人使用化學武器,也就附和了主人發射飛彈所持的理由。但過不了幾天,川普自己透露,他所感受到當時習近平的回應,其實還表現出更大的支持。
根據川普的描述,習近平「........停了十秒,並要求翻譯再說一遍。當時我覺得情況不太對勁。但他接著對我說,任何人用毒氣,你可能無法說甚麼;但任何人這麼殘忍地用毒氣對兒童,您這樣做是可行的。」
對照中文「可行的」,川普用的是英語OK兩個字母。這可能不是習近平的原話,但起碼這是保守派所理解的習近平的態度。習近平給主人這樣的印象,維持主客的顏面,但顯然並沒有堅持中國長久以來主張主權完整的和平共處五原則。
畢竟,美國此舉既不代表聯合國,又未對敘利亞宣戰,憑什麼片面發動攻擊?中國當然反對化武,但必須透過談判解決,川普出其不意套住習近平,讓他在維護主權與反對化武兩個不同原則間,與作客的分寸上,一時難以拿捏。
要知道,任何中國領導人能到美國訪問,其重要性超過所有的所謂核心國家利益,所以順利訪談永遠是當下最高任務,並非習近平才如此。之前,胡錦濤就為了赴美進行國是訪談順利,取消才不久前為報復美國對台軍售採取的制裁。
不曾出現在核心利益清單上的國是訪問,比美台軍售更重要!也就是國家的面子比核心利益重要。是的,中國外交文化重視關係,只要判斷對方有誠意,那麼為鞏固雙方戰略關係,可臨時擱置某些原則。
習近平當然不例外,所以在吃甜點當下,川普的孫女又朗誦三字經,唱茉莉花,只能順主人的毛摸,講人家的話語,做好公共外交。加上中國本身就沒主張任何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而更重視關係,如何在川普奇襲時翻臉辯論?
習近平一向重視理論自信。設想一下,如果習近平回答說,「我知道了」,或「這很重大的事,我們要找機會討論」,或「謝謝你告訴我,請容我之後再答覆你」,這樣可以不涉及實質,也沒有同意對方,但是面子還是保留了。
可是,這樣一來,川普就會覺得習近平挺厲害的,是個對手,而不能像後來他說的那樣當個值得深入交往的朋友。
實際上,川普也知道面子重要。他在後來要與習近平通熱線之前,使勁稱許跟習近平的關係,強調兩人合得來。他乃在談話中一直給習面子,等於在通話前熱身,免得習近平回家後愈想愈不對勁跟他翻臉。
北京將計就計
但習近平已被鎖在表態過的立場上,不能跟美國公然唱反調。於是,中國在聯合國討論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的決議時,投棄權票。中國沒忤逆美國,也沒同意美國,更沒背叛俄國。不過這讓俄羅斯成為唯一的否決票,還是有些尷尬。
就算俄羅斯不能諒解,將來也還是能理解,最後中國不會站到美國同一邊。中國不急於在這次表態,因為棄權對中俄關係危害有限,但對維繫中美關係有利。這種不求立即一勞永逸解決的耐性,是中美外交文化的顯著差異。
中國外交的耐性,讓保守派以為套住了習近平,充其量只能算習近平訪美給川普的禮物,讓他覺得中國值得交往。看起來習近平吃虧,可是熟悉中國外交史與外交文化的話,馬上就知道,吃虧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哲學。
吃虧看似被動,但也有主動的一面,叫辯證,也叫循環。吃虧的積極意義之一,是將計就計,這是中國重要戰略傳統。一旦川普覺得中國值得親近,也替習近平與他的關係做了宣傳,那他等於已經把自己的信用投資在習近平身上。
就算本來在許多問題上,中國是川普的負債,但現在習近平同時又變成他的資產,川普就被迫用更複雜的角度處理美中關係。此刻因習近平被套牢在反化武的位置,但是也讓美國對中國放心,美、俄間反而突然完全對立。
這立刻化解了川普上台之初,沸沸揚揚吵得甚囂塵上的聯俄制中氛圍。可見,不急著解決問題,什麼事情都讓子彈多飛一下,就會產生辯證的發展,反而目光過於短淺的設計,就算得逞,到最後可能還是徒勞。
保守派智庫見縫插針
代價是,中國珍惜已久主權完整,等於被川普的59顆飛彈動搖了。這是保守派看到的縫隙,因為將來美中在台灣海峽競逐時,中國仰賴的主權原則,其信用已動搖。起碼,為扭轉華府反華的氣焰,主權似乎可以被動搖。
這就鋪陳了保守派再度動員蔡英文,想給北京不斷壓力,讓北京繼續在其他問題上讓步。這加深北京即早解決台灣問題的誘因,進而將計就計,在朝核問題、匯率問題上配合,作為交換。一旦處理好台灣問題,其他問題重起爐灶不遲!
【中評社/特約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7/04/30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4661239
蔡英文絕不可能自己膽大妄為說要第二次溝通,川普也不會主動給她這樣的暗示。所以,這必然又是於第一次一樣,是保守派智庫跟蔡英文商量好的。保守派智庫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機緣呢?
前次,在習近平訪美與川普會晤時,雖然表現中規中矩,但是在保守派眼裡,仍然透露出中國外交缺乏理論自信與思想深度,所以他面對川普轟炸敘利亞一事,迴避中國原有反對單邊主義與堅持主權完整的兩個立場上。
美國保守派智庫忽略,中國有深厚外交史傳統蘊含耐性,能挺住臨時捉襟見肘的外交。也許習近平在面對世局時尚缺保守派想看到的中心思想,但他不逞口舌之能,不圖一時之快,這向來是中國化解對手擺佈最主要的氣質所在。
北京未堅持敘利亞主權完整
川普在與習近平共餐時,擺了客人一道,告訴他,美國正向在敘利亞發射了59枚飛彈。習近平似乎沒有立刻回神,他當時不但沒有表示保留,還給予某種程度支持,於是不經意地鬆動了中國對各國主權完整的固有堅持。
原本媒體披露了習近平的回答是,他能夠理解川普的行動,他並表示反對任何人使用化學武器,也就附和了主人發射飛彈所持的理由。但過不了幾天,川普自己透露,他所感受到當時習近平的回應,其實還表現出更大的支持。
根據川普的描述,習近平「........停了十秒,並要求翻譯再說一遍。當時我覺得情況不太對勁。但他接著對我說,任何人用毒氣,你可能無法說甚麼;但任何人這麼殘忍地用毒氣對兒童,您這樣做是可行的。」
對照中文「可行的」,川普用的是英語OK兩個字母。這可能不是習近平的原話,但起碼這是保守派所理解的習近平的態度。習近平給主人這樣的印象,維持主客的顏面,但顯然並沒有堅持中國長久以來主張主權完整的和平共處五原則。
畢竟,美國此舉既不代表聯合國,又未對敘利亞宣戰,憑什麼片面發動攻擊?中國當然反對化武,但必須透過談判解決,川普出其不意套住習近平,讓他在維護主權與反對化武兩個不同原則間,與作客的分寸上,一時難以拿捏。
要知道,任何中國領導人能到美國訪問,其重要性超過所有的所謂核心國家利益,所以順利訪談永遠是當下最高任務,並非習近平才如此。之前,胡錦濤就為了赴美進行國是訪談順利,取消才不久前為報復美國對台軍售採取的制裁。
不曾出現在核心利益清單上的國是訪問,比美台軍售更重要!也就是國家的面子比核心利益重要。是的,中國外交文化重視關係,只要判斷對方有誠意,那麼為鞏固雙方戰略關係,可臨時擱置某些原則。
習近平當然不例外,所以在吃甜點當下,川普的孫女又朗誦三字經,唱茉莉花,只能順主人的毛摸,講人家的話語,做好公共外交。加上中國本身就沒主張任何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而更重視關係,如何在川普奇襲時翻臉辯論?
習近平一向重視理論自信。設想一下,如果習近平回答說,「我知道了」,或「這很重大的事,我們要找機會討論」,或「謝謝你告訴我,請容我之後再答覆你」,這樣可以不涉及實質,也沒有同意對方,但是面子還是保留了。
可是,這樣一來,川普就會覺得習近平挺厲害的,是個對手,而不能像後來他說的那樣當個值得深入交往的朋友。
實際上,川普也知道面子重要。他在後來要與習近平通熱線之前,使勁稱許跟習近平的關係,強調兩人合得來。他乃在談話中一直給習面子,等於在通話前熱身,免得習近平回家後愈想愈不對勁跟他翻臉。
北京將計就計
但習近平已被鎖在表態過的立場上,不能跟美國公然唱反調。於是,中國在聯合國討論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的決議時,投棄權票。中國沒忤逆美國,也沒同意美國,更沒背叛俄國。不過這讓俄羅斯成為唯一的否決票,還是有些尷尬。
就算俄羅斯不能諒解,將來也還是能理解,最後中國不會站到美國同一邊。中國不急於在這次表態,因為棄權對中俄關係危害有限,但對維繫中美關係有利。這種不求立即一勞永逸解決的耐性,是中美外交文化的顯著差異。
中國外交的耐性,讓保守派以為套住了習近平,充其量只能算習近平訪美給川普的禮物,讓他覺得中國值得交往。看起來習近平吃虧,可是熟悉中國外交史與外交文化的話,馬上就知道,吃虧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哲學。
吃虧看似被動,但也有主動的一面,叫辯證,也叫循環。吃虧的積極意義之一,是將計就計,這是中國重要戰略傳統。一旦川普覺得中國值得親近,也替習近平與他的關係做了宣傳,那他等於已經把自己的信用投資在習近平身上。
就算本來在許多問題上,中國是川普的負債,但現在習近平同時又變成他的資產,川普就被迫用更複雜的角度處理美中關係。此刻因習近平被套牢在反化武的位置,但是也讓美國對中國放心,美、俄間反而突然完全對立。
這立刻化解了川普上台之初,沸沸揚揚吵得甚囂塵上的聯俄制中氛圍。可見,不急著解決問題,什麼事情都讓子彈多飛一下,就會產生辯證的發展,反而目光過於短淺的設計,就算得逞,到最後可能還是徒勞。
保守派智庫見縫插針
代價是,中國珍惜已久主權完整,等於被川普的59顆飛彈動搖了。這是保守派看到的縫隙,因為將來美中在台灣海峽競逐時,中國仰賴的主權原則,其信用已動搖。起碼,為扭轉華府反華的氣焰,主權似乎可以被動搖。
這就鋪陳了保守派再度動員蔡英文,想給北京不斷壓力,讓北京繼續在其他問題上讓步。這加深北京即早解決台灣問題的誘因,進而將計就計,在朝核問題、匯率問題上配合,作為交換。一旦處理好台灣問題,其他問題重起爐灶不遲!
【中評社/特約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7/04/30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4661239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