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民:茉莉花.乒乓球.「我們的一中」

2017-04-17 16:54:41   1040

觀察川普的對中外交,在「台海核心利益」求同存異後,棍棒和胡蘿蔔雙管齊下。反觀蔡英文政府,兩岸「核心利益」有異無同。在「台灣中心」的思考下,政府想盡辦法切斷兩岸的文化聯繫,很難想像蔡總統會為了兩岸關係的平穩,指示自己親屬演唱中國民歌。

「川習會」於當地時間7日落幕,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兼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投書聯合報指出,觀察川普的對中外交,在「台海核心利益」求同存異後,棍棒和胡蘿蔔雙管齊下。反觀蔡英文政府,兩岸「核心利益」有異無同。在「台灣中心」的思考下,政府想盡辦法切斷兩岸的文化聯繫,很難想像蔡總統會為了兩岸關係的平穩,指示自己親屬演唱中國民歌。

文章全文如下:

中美兩強相爭,好戲連台,讓人目不暇給,甚至有些眼花撩亂!

美國總統川普在競選期間,將中國塑造成美國國力衰退的主要黑手,抨擊中國操控幣值,以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竊取美國市場,強奪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針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今年一月國務卿提名人提勒森在國會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在爭議地區採取的非法行徑,無視國際規範存在」;至於敏感的台海議題,川普上任前五天,公開質疑「一中」政策;面對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川普一再批評中國無所事事,若再不伸援手,美國將自行解決問題。種種跡象顯示,中美兩國矛盾重重,大有衝突一觸即發之勢。此時兩國領導人選擇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舉行川習會,舉世唱衰。高峰會戲劇化的結果,出人意表。

促使峰會峰迴路轉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川普外孫當著習近平夫婦,在海湖莊園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朗讀《三字經》!

《茉莉花》是中國知名民歌,源於清乾隆年間的《鮮花調》,一七九二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表兄馬嘎爾尼勳爵率使團賀乾隆帝八十大壽,該曲深受團員喜愛,將之攜回歐洲,寫成《耶穌美名歌》。一九五七年,更名《茉莉花》,先後在澳門回歸、京奧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合演出, 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川普在外交團隊尚未到位,觀察家普遍看衰川習會情況下,出此奇招,令人驚豔,電視畫面顯示,習氏夫婦甚感窩心。川習會同一時間,美國對敘利亞發動戰斧飛彈攻擊,北京卻要求北韓已經抵達中國的運煤船,折返南浦港。

此次美方主動出擊的外交高招,讓人聯想到這幾天正值四十六周年的「乒乓外交」。一九七一年四月中旬,毛澤東親自批准美國乒乓球隊到中國大陸訪問,成功為尼克森總統的訪問奠定基礎,二戰後整個國際局勢為之改觀。

《茉莉花》雖為中國著名民歌,但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突尼西亞廿六歲青年布瓦吉吉自焚,觸發整個北非與中東地區大規模爭取民主的示威活動,進而蔓延至大陸多個城市,此一「茉莉花革命」,卻是中國大忌,有人甚至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稱之;二○一○年十二月十日,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演奏的也是《茉莉花》。

雖然如此,習近平在聆聽演唱時,並未懷疑對方心懷不軌。文革期間大陸如火如荼反對「美帝」,毛澤東同意「乒乓外交」,也沒有人質疑他「親美賣中」。可見推展國際外交,國家利益為先,意識形態並不重要。

觀察川普的對中外交,在「台海核心利益」求同存異後,棍棒和胡蘿蔔雙管齊下。反觀蔡英文政府,兩岸「核心利益」有異無同。在「台灣中心」的思考下,政府想盡辦法切斷兩岸的文化聯繫,很難想像蔡總統會為了兩岸關係的平穩,指示自己親屬演唱中國民歌。民進黨以美國為師,但提到「一中」便有如起乩,較之於今年二月川普「應習近平要求,同意履行我們的一中政策」的說法,能不汗顏?

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時間,遠遠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李登輝總統在一九九二年主持的國統會,通過「一個中國」決議案,對「我們的一中」豈非提供最佳註腳?

最近李明哲事件,充分印證政府對陸政策的無力,工具箱裡,沒有胡蘿蔔、沒有棍棒、更不會有中國民歌;最後,連家屬探視親人的基本人權都無法捍衛,政府的對外政策工具箱,該添料了!

文章來源:聯合報/星期透視/茉莉花.乒乓球.「我們的一中」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