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布各國貿易障礙 台再遭點名牛豬問題

2017-04-05 11:26:32   1560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當地時間31日公布外國貿易障礙報告,有關台灣,報告續點名美牛與美豬議題,美國將繼續敦促台灣根據科學、制訂標準,全面開放美國牛、豬肉及相關產品。

中央社1日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當地時間31日公布外國貿易障礙報告,有關台灣,報告續點名美牛與美豬議題,美國將繼續敦促台灣根據科學、制訂標準,全面開放美國牛、豬肉及相關產品。

USTR公布近500頁「2017年外國貿易障礙的全國貿易評估」(NTE)報告,有關台灣的部分有8頁、共分六大項,包括貿易上的技術障礙、進口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貿易障礙、投資障礙與其他障礙,和去年報告相較,對於台灣的貿易設障問題描述幾乎大同小異。

在技術障礙部分,與去年相同,報告點名了台灣在針對基因改造食品禁入學校營養午餐、基改產品標示、化妝品標示及美牛與牛肉產品上設下的貿易障礙,而美國也都在去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上向台灣表達關切。

報告未使用「基因改造」食品的字眼,而是以台灣禁止「含有生物科技成分的食品」、形容台灣禁止相關產品進入校園的營養午餐,USTR指出,台灣的做法缺乏科學根據,美國要繼續敦促台灣撤銷禁令。

關於美牛,報告闡述的台灣逐年逐步放寬的措施,但仍指出,美國將繼續敦促台灣基於科學、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指引及美台間已達成的相關協定,全面開放美國牛肉及牛肉產品的進口。

在美豬的部分,USTR指出,台灣在2007年就已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制定針對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量,但台灣至今在如牛肉產品及豬肉上的瘦肉精最大殘留容許量上、仍未訂出標準,美國將繼續敦促台灣「不要拖延、根據科學即時付諸實行」。

在其他障礙部分,和去年相同,USTR仍提到台灣的藥品定價的制度與醫療器材的查驗登記制與售價審核機制。

美國的藥品出口台灣去年達3億美元,醫療器材出口台灣則達2億7100萬美元,台灣是美國醫療器材出口的主要市場。

USTR最後說,相關貿易障礙美國將繼續在2017年將舉行的TIFA會議上與台灣談判。

有關中國大陸設下的貿易障礙,報告內容則達19頁,大陸對美豬及美牛的設限也同樣遭點名,USTR更提到大陸對進口美國家禽的限制,而大陸作為美國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國,卻一直不願根據OIE指引、開放未受禽流感影響的美國家禽進口,導致美國原本預期的出口成長未能實現。

川普開保護主義第1槍 台灣列逆差名單

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31日將頒布行政命令,下令幕僚查明哪些國家和哪些商品是導致美國高達近5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元凶。商務部長羅斯透露的國家名單,台灣也在其中。

法新社報導,高階政府官員表示,川普將頒布2項行政命令,以根除造成美國龐大貿易赤字的原因和凶手,第一步就是把過去強硬的貿易言論化為具體行動。此舉不啻是對中國大陸等貿易夥伴開出保護主義警告的第一槍。

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表示,其中1項命令將會產生「個別國家和個別產品」的詳細分析,並在90天內回報川普。

川普頒布這項命令的時間點,就在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之前,恐被視為對北京當局發出的警告。

羅斯表示,「不用說,頭號逆差來源就是中國。」其他可能牽涉的十餘國也在名單中。

名單中其他國家包括:台灣、日本、德國、墨西哥、愛爾蘭、越南、義大利、南韓、馬來西亞、印度、泰國、法國、瑞士、印尼和加拿大。

羅斯表示,存在貿易逆差不必然意味著會採取報復或矯正行動。

羅斯說:「倘若他們提供我們不能提供的產品,就有點難以點名某國作壞事...在某些案例中,只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擅長製造某種產品或成本比我們低廉。…所以這並不表示,名單中被點名的國家都是作壞事。」

經濟部有話要說

據中央社消息,經濟部貿易局今天表示,不認為美國都是用制裁因應,台灣8成以上出口至美國都是中間財,與美國並無競爭關係。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指出,在2、3個月以前就已經透露出要盤點的國家訊息,雖然台灣名列其中,但並非就是他們要積極交涉的對象,「我不認為他們是用制裁這個字」。

根據統計資料指出,2016年台灣出口美國總額達335.23億美元,占出口比重11.96%;從美國進口則為285.97億美元,占進口比重12.4%,在進出口都是第 3大重要市場。

徐大衛表示,台灣出口到美國 8成以上都是中間財,包括機器設備、零組件、電腦及汽車零配件、螺絲釘、螺栓及電話機等,除了電腦以外,基本上都是互利合作關係,只有成品跟美國當地產品才有競爭關係。

對於台灣被列入相關名單,雖然暫時不偏向制裁方向思考,不過徐大衛表示,還是得等到美國盤點出爐,才能針對被點名的產品擬訂方針進行回應。

川習會前 川普先撂話拒示弱

中央社31日報導,川普藉推特先放狠話,稱美國不會再容許大量的貿易赤字與工作機會流失。

川普推文說,這場會談「將非常困難」。

川普推文表示:「我們不能再有龐大的貿易赤字和工作機會流失。」他又寫道:「美國公司必須準備好尋找其他替代選項。」這明顯對在中國大陸設廠生產的美國公司喊話。

儘管美、陸展開一連串會談與對話,意在修補川普競選時對中國大陸的猛批,但美國官員表示,川普在與習近平會面時不會手下留情。

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執行長伊梅特(Jeff Immelt)今天敦促川普應維繫美國與大陸的經濟關係,稱美國可自全球化中獲益匪淺。

梅伊特說:「若我們不進行貿易,國家就會遭受損失。與中國的關係很關鍵。若放棄貿易,無異放棄美國總統在世界各地談判時的最佳槓桿。我覺得川普總統很聰明,不會去放棄這個。」

美國商務部稍早表示,中國大陸必須改變貿易慣例與國有企業的運作方式,稱「中國與其他國家必須理解到遊戲已經結束了,繼續不公平貿易措施,並以1個非市場經濟體的地位進行運作,將招致嚴重後果。」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促進雙邊貿易利益應從大處著手,並在例行記者會中說:「市場選擇已讓兩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雙方應該努力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簡單地著眼於你多我少的分配格局。」

陸暗示貿易政策不讓步

中央社31日消息,中美貿易預料將是川習會重點。中國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今天表示,中美貿易失衡是全球產業布局與國際分工所致。外媒解讀,這意味中國大陸不會在貿易政策上讓步。

中國大陸外交部今天特別針對川習會召開記者會。根據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的文字實錄,鄭澤光在會中表示,此次會晤將對確定新時期中美關係發展、推動兩國關係在新起點上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都具有重要意義。

華爾街日報報導,鄭澤光也提及,中國大陸並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失衡主要是全球產業布局、國際分工,以及中美經濟結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所引起。

他並呼籲美國放寬民用技術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限制,以及為中國大陸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更好環境。

報導指出,這意味中國大陸並未顯示出傾向在對美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的跡象。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