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教師:博士退休所得僅學士水平

2017-03-09 13:26:05   509

大專教師表示,台灣大專教師薪水比鄰近國家低,拿博士學位,退休所得是學士水平,籲年金改革針對大專教「晚入行、年資短的特性,另訂規範。

中央社報導,大專教師表示,台灣大專教師薪水比鄰近國家低,「拿博士學位,退休所得是學士水平」,籲年金改革針對大專教師「晚入行、年資短」的特性,另訂規範。

中華民國大專教師會協會昨天舉行「大專教師年金改革不可加速人才流失」記者會,政治大學教師會理事長陳志輝、政治大學教授周祝瑛、交通大學教師會理事長唐麗英、交通大學教授李威儀等人與會。

李威儀表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定義,退休福利金收入除以退休前收入,等於所得替代率,但所得替代率應考量職業特性、工作年資等,且退休前所得應減少不同所得間的差距。

李威儀指出,銓敘部用本俸乘上2倍來當作經常性所得,以大學教師估算,本俸和學術研究費約各佔經常所得一半,但中小學教師和公務員的本俸卻佔經常所得的6成5至8成,若以此來計算,本俸乘上2倍,就變成經常所得的1.3至1.6倍。

對於銓敘部的算法,李威儀認為不合理,台灣人民的收入很難隱瞞,既然查稅時一點都不困難,為何不能按照實際收入來計算經常所得;和附近國家相比,台灣的大專教師薪水相對較低,「博士學位拿碩士薪水,退休所得是學士水平」。

陳志輝也指出,並非認為大專教師的貢獻高於中小學教師,若讓中小學教師、大專校師和公務員退休年金制度一致化,看似形式平等,但大專教師需多花10年唸書拿學位,又晚入行,退休待遇卻和其他人一致,很難說服學生多花時間去念博士,長久下來,台灣的高教人才將會嚴重流失。

周祝瑛也表示,台灣大專教師薪水普遍比港澳、新加坡等鄰近國家低,薪水是別人的1/2或1/3,很多國外老師知道台灣的狀況,在國外遇到時,都會請客,但被請客的他們,心裡卻很難受。

為表達大專教師的訴求,唐麗英等人發起連署,號召大專教師響應,呼籲年金改革考量大專教師的職業特性和國際標準,針對大學教師「晚入行、年資短」的特性,所得替代率不應和其他公教人員一體適用,退休金計算所得替代率應另訂規範,希望號召千人響應連署,讓相關部會聽到大專教師的聲音。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