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與「機」 2016國際女性政治家生存實錄

2016-12-30 13:13:16   1058

回顧2016年的國際新聞,女政治家群體,可謂名副其實地撐起了輿論的「半邊天」。這一年,希拉蕊、朴槿惠、羅賽芙、梅伊、拉加德、梅克爾……這些名字的每一次「搶頭條」,都曾牽動全球目光。

回顧2016年的國際新聞,女政治家群體,可謂名副其實地撐起了輿論的「半邊天」。這一年,希拉蕊、朴槿惠、羅賽芙、梅伊、拉加德、梅克爾……這些名字的每一次「搶頭條」,都曾牽動全球目光。

無論是臨危受命,還是黯然落幕;無論是身陷囫圇,還是轉危為安,這些女政治家的個人沉浮背後,都映射著這一年中,國際政壇「危」與「機」的大變局。

岌岌可危——韓國首位女總統朴槿惠,結局有點慘

對於韓國首位女總統朴槿惠來說,2016年可謂是「流年不利」:由「世越號」船難帶來的政績汙點仍未抹消;推進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在國內外招來一片罵聲;而由一台平板電腦牽扯出的「親信干政」醜聞,更成了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10月至今,短短兩個月多月,「干政門」醜聞爆發後迅速發酵,最終演變成一場把朴槿惠「拉下馬」的政治風暴,韓國獨立檢察官已經開始了對「干政門」案件的調查。

韓國國會先後五輪的調查聽證把干政門的一系列「劣跡舊賬」暴露在了韓國民眾的審視之下:閨蜜崔順實指揮幹預國務,「遙控」朴槿惠變相收受賄賂;朴槿惠注射美容針,在「世越號」失事當天7小時行蹤成疑……觸目驚心的事實徹底激怒韓國民眾,數十萬人每週末走上街頭,要求朴槿惠自覺下臺。

眼下,由國會推動的總統彈劾案獲得通過,已經被送進憲法法院。已經被停職的朴槿惠也許只能像她說的那樣,「靜候法院的最終審判」。無論結果如何,這位韓國首位女總統,已經註定會和多數青瓦台之前的歷任主人一樣,有一個無法「善終」的結局。

費盡心機——2016年大選反成希拉蕊政壇「絕唱」?

與朴槿惠相比,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2016年的經歷更具悲情色彩。苦候8年,希拉蕊終於等到了屬於她的大選舞臺。但這一次,她還是沒能打破那層隔開她和白宮的「玻璃天花板」。

在忙活大選的這一年,雖然不時被班加西事件、「電郵門」以及丈夫柯林頓的性醜聞等負面事件掣肘,但憑藉以往積累下的政治閱歷及2008年大選的經驗教訓,希拉蕊最終在初選中出線,登上了和特朗普對決的辯論台。

不過,今年的大選似乎和希拉蕊開了一個玩笑——選前,各大主流媒體輿論對希拉蕊「一邊倒」,信心滿滿的希拉蕊更是早早買好的價值700萬美元的煙花準備慶祝;開票後,隨著一個州又一個州的選民轉向、倒戈,希拉蕊也不得不承認大勢已去,敗選的痛苦「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時隔8年,希拉蕊再次折戟。落敗後的希拉蕊深居簡出,僅在慈善晚會中公開露面過一次面。雖不知2016年大選會不會是她政治生涯的「絕唱」,但對於已年近七旬的希拉蕊來說,她的白宮之路或將永遠止步於此。

痛失良機——南美大陸首次迎來奧運會,她卻這樣錯過

201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一次來到南美洲,但作為主辦國首腦,巴西前總統羅賽芙卻沒能以「主人」的身份見證這場體壇盛事在家門前舉行。

年初,巴西民眾對國內經濟衰退和腐敗問題的不滿集中爆發,在各政黨的推動下,演變為了對總統羅賽芙的彈劾運動。

8月底,在國會參議院具有決定性的第三輪投票中,羅賽芙被判「瀆職罪」成立。這位巴西「鐵娘子」被正式免去了總統頭銜。

8月5日,第31屆夏季奧運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開幕。但由於正因彈劾案停職,羅賽芙最終遺憾缺席了開幕式。

遭彈劾後,69歲的羅賽芙誓言其政黨會捲土重來,重新掌權。但對於她本人來說,6年前被巴西人寄予厚望,在一片歡呼聲中當選,如今卻慘澹收場,她的政治生涯,恐怕難以「重來」。

轉危為安——艱難闖過審判的IMF主席拉加德

今年60歲的克莉絲蒂娜•拉加德被人稱為「金融世界的可哥•香奈兒」。這位集溫柔與鐵腕特質於一身的女性是法國任期最久的財長,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70年歷史上的首位女總裁。

2016年,這位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身居要職、大放異彩的女掌門人遭遇了一大重擊——今年12月,法國司法部門控告拉加德在任法國財長期間涉嫌瀆職,並傳喚拉加德出席庭審。

法國司法部門對拉加德的調查已經持續多年,一旦罪名成立,拉加德或將面臨牢獄之災和高額罰款。拉加德會像她的前任一樣因官司之災丟掉IMF主席之位,還是能夠力證清白、度過難關?

12月19日,法國法院宣佈裁決:拉加德瀆職罪名成立,但是免於刑罰。這種罕見的不判刑讓拉加德的處境暫時轉危為安。

然而,法院的有罪判決可能也給她的職業生涯埋下了一顆炸彈,反對她繼續執掌IMF的質疑聲已經漸漸浮現。這次審判到底預示著拉加德否極泰來,還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尚不得而知。

臨危受命——「鐵娘子」梅伊能否打通英國「脫歐路」?

2016年,最為撼動歐盟版圖的大事非「英國脫歐」莫屬。英國政壇也因脫歐大換血,唐寧街10號易主——「鐵娘子」梅伊從辭職的卡梅倫手中接過首相擔子,成為了繼柴契爾夫人後英國另一位女首相。

作為「臨危受命」的新首相,梅伊上任後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執行民意,啟動英國脫歐。這位作風強硬的「鐵娘子」果然像她先前承諾的那樣,發動了一系列「脫歐」預備動作:向歐盟國家兜售「硬脫歐」理念;明確脫歐時刻表,將2017年3月定為最後期限……

但自上任以來,梅伊的脫歐之路遭遇重重阻礙:英鎊大跌、經濟動盪、傾向留歐的國內民眾紛紛表達不滿,甚至呼籲第二輪公投。以議會為代表的留歐派更是與以特雷莎•梅政府為代表的脫歐派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雙方就脫歐主導權問題爭執不下,官司一路打到英國最高法院。

圍繞英國脫歐這台大戲,各方力量激烈「廝殺」。這出戲的最後到底誰輸誰贏?梅伊能否在新的一年打通「脫歐路」?2017年,有關「脫歐」的拉鋸仍將持續。

危牆之下——梅克爾如何闖關2017大選

2016年年末,德、美、法、英、意五國領導人的一張合影引發關注——五國領導人中,歐巴馬、歐蘭德、卡麥隆、倫齊有的辭職,有的卸任,只剩下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堅守」。

已經擔任3個總統任期德國總理的梅克爾,在2017年還將挑戰第四個任期。新一年,她能如願連任,挑起西方領導人的大旗嗎?

即將過去的2016年,梅克爾和她所領導的德國經歷了種種坎坷:德國面臨難民危機、恐襲風險、經濟問題等多重困境;梅克爾也因此遭受批評,其所在的德國基民盟面臨不少民粹新黨的挑戰,民意基礎大不如前,12月19日的柏林集市卡車恐襲更讓基民盟的支持率遭受重擊。

「如果襲擊者真的是難民,那麼會更令人作嘔,更讓人難以接受」,梅克爾在襲擊發生後如是說。對於一貫持反民粹態度、堅持踐行寬容難民政策的梅克爾來說,此次恐襲對她不啻於一場噩夢。

危牆之下的梅克爾,2017年將如何「闖關」?雖然主流媒體預測,在沒有其他強有力競選者出現的情況下,梅克爾有極大可能再次當選,但面對一個社會撕裂、民粹盛行、大黨衰落的德國,要想團結民眾、力挽狂瀾,梅克爾還將面臨嚴峻考驗。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