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蔡熱線 林飛帆、陳為廷投書華郵為台發聲

2016-12-08 13:06:39   1195

318學運成員林飛帆等人7日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質疑美國媒體對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台灣的總統蔡英文通電話反應過當,所標榜的民主與自由價值,遇上川普與台灣卻變調。

中央社報導,318學運成員林飛帆等人今天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質疑美國媒體對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台灣的總統蔡英文通電話反應過當,所標榜的民主與自由價值,遇上川普與台灣卻變調。

華郵網站刊出林飛帆、陳為廷及林倢的聯名投書,三人都是太陽花學運的主要成員。

在這篇題為「美國別再拿台灣當打擊川普和中國的政治工具」的文章中,他們闡述台美共享許多進步價值,卻因一通電話引來美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焦慮反應,甚至拿台灣指責川普,這違背美國一向引以為傲的「民主與人權」。

事實上,例如紐約時報就以台灣在美國聘用的遊說公司報導,但明明和這通電話無關、且遊說公司簽約完全符合美國法律規定,世界各國駐美大使館也多使用這類溝通管道,台灣卻成為美媒質疑川普團隊勾結遊說體制的標靶。

對此,林飛帆等人在投書中說,美國媒體評論聚焦「川普冒犯中國」,而沒將這通電話視為能讓美國與台灣這樣一個民主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機會。

他們質疑,當談到西藏人權與香港言論自由議題時,美國評論怎麼就不怕「觸怒中國」?而台灣這個充滿活力的新興民主國家、首位民選的女性元首不過和川普通電話,評論就變了調?

他們認為,這一通電話不會損害到美國,雖然這通電話也有讓人憂慮及不完美處,但正好提供讓人反思這一不健康且早已過時的「外交慣例」與「一中政策」的機會。

文章提到,台灣面對的外交孤立是冷戰遺緒,他們很清楚,一通電話不會改變台灣的外交處境,但美國媒體的反應,正好凸顯台灣的困境,他們強調,正因台美間模糊且畸形的外交關係,讓各種謠言與暗盤得以發生,使民主與透明地監督兩國互動變更困難。

但他們也批評,川普在推特中暗示,接聽來自台灣的電話是因台美間有軍售關係,這種說法和美國媒體質疑川普集團要到台灣投資的傳聞同樣讓人擔憂,如果這通電話僅出於商業利益考量,台灣人也很難支持。

他們說,忽視台灣民主的價值,不僅是對台灣的冒犯,對世界上任何角落裡的民主同樣也是冒犯,而不論保守、自由或其他主張的美國民眾,都應停止將台灣拿來做美國國內鬥爭的工具或是與中國博弈的棋子。

林飛帆臉書說明投書華郵

據中央社消息,林飛帆今天在臉書上對投書華盛頓郵報提出幾點說明,除評論「川蔡事件」中,美國自由派媒體的反應,並認為這通電話的意義是正面的,它提供了重新檢視台美關係的機會。

林飛帆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兩天跟陳為廷、林倢(June Lin)(318運動時的夥伴,現在在華府工作)寫了一篇投書,評論「川蔡事件」中,美國自由派媒體的反應,今早被刊登在「華盛頓郵報」網站。原標題下的是:Recognizing Taiwan does not ‘damage’ the US(肯認台灣絕非傷害美國)最後編輯選了現在這個標題。

林飛帆說,他們在行文最後想表達的本意其實很簡單:「這通電話的意義是正面的,它提供了重新檢視台美關係的機會。但美國國內無論是自由派,或川普本人,都仍在操作台灣議題來鞏固自己政治利益。台灣的現實處境究竟如何改善?那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所以有了這篇投書。希望能至少有點台灣人的聲音」。

林飛帆並對於投書內容,有以下幾點說明:

1、雖然國內的反應大多是正面的,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大多數一向傾向自由派的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CNN》,在第一時間,就搶在中國都還沒回應之前,就大幅度警告「此舉將會觸怒中國」。乃至近幾日的報導也環繞著中國學者、民眾的反應,卻少見來台訪問台灣人自己的看法。

你很難想像,當達賴喇嘛會見歐巴馬的時候,這些媒體會這樣群起而上,警告「這會觸怒中國!」嗎?

甚至還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立場,如《紐時》中文網這段文字:「將蔡英文看作一個主權國家領導人,會傳達出這樣一個信號,即美國認為台灣獨立於大陸,然而連台灣自身都不會持這種立場。」; 昨晚甚至有脫口秀主持人在節目中,將台灣稱作「流氓國家」,將蔡英文比作辛巴威的獨裁者。

雖然這也不難理解,更多地是出於美國國內「自由派」對川普憤怒的投射。但對於台灣要在這樣的政治內鬥中被陪葬,我們心有不甘。對於這些「自由派」的雙重標準,我們也很不爽。

2、於是我們挑選了立場較偏自由派的媒體投稿,最後受《華盛頓郵報》網站刊登。我們目的就是希望藉曝光度較高的自由派媒體,跟這些自由派的讀者溝通幾件事:

第一,我們和許多台灣的年輕世代,其實跟你一樣,我們也不爽川普。

第二,但我們批判「自由派」媒體的雙重標準。

第三,向還不熟悉台灣的美國大眾解釋台灣的政治處境。包括我們其實有相當不錯的民主成就,卻不被承認作一個國家、不能參加各式國際組織。

第四,我們並不像一些媒體暗示的那樣,是一個「用錢買電話」的國家。如果這個電話裡面真的牽涉川普個人的商業利益,那我們也會反對。同時,我們也不滿川普「我接電話不過是因為軍購」的暗示。

第五,但我們也要強調,這些傳聞、這些私底下的暗盤之所以有市場,正是因為台美長期不正常的關係所致。「自由派」如果要檢討,就不該只顧著看中國生氣了沒,而應該把台、美關係議題也放在「台灣」的脈絡底下談,並藉此機會著眼於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可能。

3、也許有些人看到這裡,會覺得我們太不懂政治,覺得「國際政治不就是講現實?」、「還在那講不爽川普,難道不怕觸怒川普嗎?這難道不是反而對台灣不利?」。

但我們就是覺得,該講還是要講。川普總有一天會做完他的任期。但主流媒體對美國人民型塑的台灣形象,一旦成形,就很難改變。長久而言,攸關台灣未來的,是這些人民的政治選擇,而不是川普個人。

如果因為一通電話就放棄批判,或者就此放棄爭取自由派支持的機會,那才是一樁浮士德的交易。

4、「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

等著稿件往返的這幾天,常常想到這句鄭南榕的話。

其實講到底,我們想講的,不過也就是這句話而已。

外部連結》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