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鴻海力挺川普 環時社評:台日討好美國的「方式創新」

2016-12-08 17:17:53
1159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日本軟銀擬砸重金在美投資,外媒報導,軟銀在美投資計畫攜手鴻海, 未來4年鴻海計畫在美投資70億美元,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大陸環球時報刊出社評指出,軟銀和鴻海集團投資美國的宣示被廣泛認為「有政府背景」,是日本和台灣當局討好美國的「方式創新」。
文章全文如下:
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星期二與川普會見後宣佈,軟銀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川普隨後在推文中表示,孫正義說了,要不是我贏得大選,他永遠不會這樣做。
日本互聯網上迅速有人指出這是美國當選總統「敲詐」日本的結果。在這之前,韓國已經表示願意提高支付駐韓美軍費用的比例。另外孫正義出示的一份檔還顯示,臺灣商業大佬郭台銘控制的鴻海集團將與軟銀共同投資美國,鴻海集團另外出資70億美元,也將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白宮尚未正式易主,已經讓美國的亞太盟友感到了震懾,紛紛表達向美國新總統交「保護費」的積極態度。軟銀和鴻海集團投資美國的宣示被廣泛認為「有政府背景」,是日本和臺灣當局討好美國的「方式創新」。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軟銀在配合川普團隊演戲。軟銀一直在美有投資,而且它投的是風投、機器人、網路金融之類的新東西。它們不可能增加美國的工作崗位,只會減少它們。
然而更多人還是把軟銀看成是在向川普「效忠納貢」,而且觀感並不好。川普在把他競選期間極不尋常的形象做延伸發揮,轉化為國際上對他「將很強硬」「動真格」的預期,試圖以此鎮住他很想從中「拿錢」的國家和地區,他的策略看來至少已在日韓台這一線產生了作用。
重振美國經濟是川普競選時的首要承諾,他廢掉TPP,要與盟友算美國提供保護的「經濟賬」,還提出要在匯率和貿易政策上威逼中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他從上週末開始把臺灣、南海問題加進來,朝著中國的底線扎針,很像是他「開闢第二戰場」、策應其經濟主戰場的最新創意。
由於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最多,我們大概是他最想割肉的「肥羊」,尤其是華盛頓一直認為中國搭了美國維持世界秩序的便車,要求中國「吐血」的聲音之前在美國和西方就已存在。
不過北京時間星期三多家西方媒體傳出消息,與中國領導層有良好關係的艾奧瓦州州長特裏•布蘭斯塔德已接受川普的任命,將出任美駐華大使。這一消息似乎傳遞出川普願意維持對華溝通和友好的另一思維傾向,使正在構建中的川普對華政策顯得更為「複雜」起來。
那麼中國該如何做呢?為世界和平多盡義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增加這方面的支出,是中國隨著繼續發展有必要加以考慮的。這些年,中國已經增加了聯合國會費的分攤比例,我們已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第一派出大國。中國的對外援助在增加,我們承擔起更多減排的義務,這一切全世界有目共睹。
但是中國有必要帶著「買平安」的心態,與未來美國開展只利於其一方、不平等的商業交易嗎?顯然不能那麼做。中美之間的談判原則必須是平等互利及合作共贏,決不能因為從臺灣、南海方向感受到威脅而結「城下之盟」。無論未來美方如何施壓,也不管日韓台多麼順從,中國大陸決不可做無原則的跟進。
過去中美談判時中方也做過一些讓步,為了尋求政治經濟的多重平衡,我們也曾對美開展過集中的大宗採購,照顧對方一下。但那些讓步是雙方在相互尊重、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實現的,總體看不是被脅迫的。它們是中方的讓步,而不是被美方「搶劫」。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有人以我們無法接受的方式為與中國開展談判製造聲勢和籌碼,營造在腰裏別著槍進入談判室的霸氣,我們怎麼辦?萬一遇到這種事,我們最好的回應就是給自己腰裏也別上一支槍。
中國決不可向明年1月20日以後的美國「納貢」,我們應當做的是把那筆錢變成中國的新增軍費,建更多用來製造新型戰略核武器的生產線。2017年度中國的軍費應有更大幅的提升,我們一定要做到加快東風-41的列裝,大幅增加戰略核武器的件數。
我們還需更加認真地開展台海軍事鬥爭準備,確保隨時能夠對「台獨」予以嚴懲,讓戰略反介入能力落到實處。此外要做好在南海對抗美進一步挑釁的預案,確保無論南海出多大風浪,我們的承受力都要大於其他各方。
當然,如果布蘭斯塔德州長出任駐中國大使的消息屬實,這一動向中國也應積極回應。做好準備應對最糟糕的局面,同時也對各種積極的互動持開放、歡迎態度,這應是中國一份長期的「平常心」。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社評:中國對美要以硬碰硬,以好迎好
文章全文如下:
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星期二與川普會見後宣佈,軟銀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川普隨後在推文中表示,孫正義說了,要不是我贏得大選,他永遠不會這樣做。
日本互聯網上迅速有人指出這是美國當選總統「敲詐」日本的結果。在這之前,韓國已經表示願意提高支付駐韓美軍費用的比例。另外孫正義出示的一份檔還顯示,臺灣商業大佬郭台銘控制的鴻海集團將與軟銀共同投資美國,鴻海集團另外出資70億美元,也將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白宮尚未正式易主,已經讓美國的亞太盟友感到了震懾,紛紛表達向美國新總統交「保護費」的積極態度。軟銀和鴻海集團投資美國的宣示被廣泛認為「有政府背景」,是日本和臺灣當局討好美國的「方式創新」。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軟銀在配合川普團隊演戲。軟銀一直在美有投資,而且它投的是風投、機器人、網路金融之類的新東西。它們不可能增加美國的工作崗位,只會減少它們。
然而更多人還是把軟銀看成是在向川普「效忠納貢」,而且觀感並不好。川普在把他競選期間極不尋常的形象做延伸發揮,轉化為國際上對他「將很強硬」「動真格」的預期,試圖以此鎮住他很想從中「拿錢」的國家和地區,他的策略看來至少已在日韓台這一線產生了作用。
重振美國經濟是川普競選時的首要承諾,他廢掉TPP,要與盟友算美國提供保護的「經濟賬」,還提出要在匯率和貿易政策上威逼中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他從上週末開始把臺灣、南海問題加進來,朝著中國的底線扎針,很像是他「開闢第二戰場」、策應其經濟主戰場的最新創意。
由於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最多,我們大概是他最想割肉的「肥羊」,尤其是華盛頓一直認為中國搭了美國維持世界秩序的便車,要求中國「吐血」的聲音之前在美國和西方就已存在。
不過北京時間星期三多家西方媒體傳出消息,與中國領導層有良好關係的艾奧瓦州州長特裏•布蘭斯塔德已接受川普的任命,將出任美駐華大使。這一消息似乎傳遞出川普願意維持對華溝通和友好的另一思維傾向,使正在構建中的川普對華政策顯得更為「複雜」起來。
那麼中國該如何做呢?為世界和平多盡義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增加這方面的支出,是中國隨著繼續發展有必要加以考慮的。這些年,中國已經增加了聯合國會費的分攤比例,我們已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第一派出大國。中國的對外援助在增加,我們承擔起更多減排的義務,這一切全世界有目共睹。
但是中國有必要帶著「買平安」的心態,與未來美國開展只利於其一方、不平等的商業交易嗎?顯然不能那麼做。中美之間的談判原則必須是平等互利及合作共贏,決不能因為從臺灣、南海方向感受到威脅而結「城下之盟」。無論未來美方如何施壓,也不管日韓台多麼順從,中國大陸決不可做無原則的跟進。
過去中美談判時中方也做過一些讓步,為了尋求政治經濟的多重平衡,我們也曾對美開展過集中的大宗採購,照顧對方一下。但那些讓步是雙方在相互尊重、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實現的,總體看不是被脅迫的。它們是中方的讓步,而不是被美方「搶劫」。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有人以我們無法接受的方式為與中國開展談判製造聲勢和籌碼,營造在腰裏別著槍進入談判室的霸氣,我們怎麼辦?萬一遇到這種事,我們最好的回應就是給自己腰裏也別上一支槍。
中國決不可向明年1月20日以後的美國「納貢」,我們應當做的是把那筆錢變成中國的新增軍費,建更多用來製造新型戰略核武器的生產線。2017年度中國的軍費應有更大幅的提升,我們一定要做到加快東風-41的列裝,大幅增加戰略核武器的件數。
我們還需更加認真地開展台海軍事鬥爭準備,確保隨時能夠對「台獨」予以嚴懲,讓戰略反介入能力落到實處。此外要做好在南海對抗美進一步挑釁的預案,確保無論南海出多大風浪,我們的承受力都要大於其他各方。
當然,如果布蘭斯塔德州長出任駐中國大使的消息屬實,這一動向中國也應積極回應。做好準備應對最糟糕的局面,同時也對各種積極的互動持開放、歡迎態度,這應是中國一份長期的「平常心」。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社評:中國對美要以硬碰硬,以好迎好
軟銀砸500億美元力挺川普 鴻海傳加碼70億美元
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日本軟銀擬砸重金在美投資,外媒報導,軟銀在美投資計畫攜手鴻海, 未來4年鴻海計畫在美投資70億美元,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日本軟體銀行 (SoftBank Group)社長孫正義在紐約曼哈頓川普大廈會面,川普在推特上宣布,軟體銀行計畫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工作。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筆錢將來自軟銀社長孫正義與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其他可能夥伴所成立的1000億美元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國財經頻道CNBC報導,孫正義在接受採訪時,秀出相關文件,文件中顯示,軟銀集團與鴻海集團共同宣示, 未來4年軟銀和鴻海擬攜手在美國各投資500億美元和70億美元,在美國各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這也意味著,鴻海集團計畫在美國擴大投資,未來4年規劃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CNBC報導,未來鴻海集團在這項投資計畫所扮演的角色,目前還不明朗。
川普倡議回美國製造,日前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時透露,他向庫克表示,當蘋果在美國建立一座大型工廠、或是蘋果在美國設立許多大型工廠,而不是在中國大陸、越南或是其他地方設廠,對川普來說,才會是實在的成績。
川普說,庫克向他回應:「我了解」(I understand that)。
對於拉回美國製造議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11月17日接受中國大陸媒體採訪指出,鴻海集團結合機械和雲端網路技術,去美國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美國競爭力,可以協助美國創造新的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 (Nikkei Asian Review)日前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鴻海正在考量將iPhone移到美國製造的可能性。蘋果與鴻海都拒絕評論。
【圖片為資料照】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日本軟體銀行 (SoftBank Group)社長孫正義在紐約曼哈頓川普大廈會面,川普在推特上宣布,軟體銀行計畫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工作。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筆錢將來自軟銀社長孫正義與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其他可能夥伴所成立的1000億美元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國財經頻道CNBC報導,孫正義在接受採訪時,秀出相關文件,文件中顯示,軟銀集團與鴻海集團共同宣示, 未來4年軟銀和鴻海擬攜手在美國各投資500億美元和70億美元,在美國各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這也意味著,鴻海集團計畫在美國擴大投資,未來4年規劃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
CNBC報導,未來鴻海集團在這項投資計畫所扮演的角色,目前還不明朗。
川普倡議回美國製造,日前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時透露,他向庫克表示,當蘋果在美國建立一座大型工廠、或是蘋果在美國設立許多大型工廠,而不是在中國大陸、越南或是其他地方設廠,對川普來說,才會是實在的成績。
川普說,庫克向他回應:「我了解」(I understand that)。
對於拉回美國製造議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11月17日接受中國大陸媒體採訪指出,鴻海集團結合機械和雲端網路技術,去美國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美國競爭力,可以協助美國創造新的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 (Nikkei Asian Review)日前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鴻海正在考量將iPhone移到美國製造的可能性。蘋果與鴻海都拒絕評論。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