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社科院:「全面二孩」非終點,未來或取消生育限制

2016-12-02 14:15:10
1257
與「單獨一孩」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政策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都考慮到了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
30日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全面二孩」並不是生育政策調整的終點,未來或取消生育限制。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國社科院人口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7》在北京發佈。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國社科院人口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7》在北京發佈。
「全面二孩」不是生育政策調整終點
為應對不同時期的人口問題,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不斷的調整和完善,同時也積累了解決人口問題的經驗和教訓。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發展變化存在自身的規律,不能完全受政策所控制,生育政策固然能夠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
《報告》指出,中國即將面臨的勞動力資源萎縮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必須從社會經濟體制的整體出發,及早做出適應人口發展變動趨勢的戰略部署。「全面二孩」並不是生育政策調整的終點,應該根據實際的生育指標發展變動趨勢,及時做出調整或保持生育政策的決策,以調節人們的生育行為適應社會、經濟、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為避免落入「低生育率陷阱」,中國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放寬生育限制,甚至取消生育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發展變化存在自身的規律,不能完全受政策所控制,生育政策固然能夠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
《報告》指出,中國即將面臨的勞動力資源萎縮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必須從社會經濟體制的整體出發,及早做出適應人口發展變動趨勢的戰略部署。「全面二孩」並不是生育政策調整的終點,應該根據實際的生育指標發展變動趨勢,及時做出調整或保持生育政策的決策,以調節人們的生育行為適應社會、經濟、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為避免落入「低生育率陷阱」,中國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放寬生育限制,甚至取消生育限制。
減輕家庭教育負擔對「全面二孩」政策尤為重要
與「單獨一孩」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政策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都考慮到了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指出,根據生育服務需求和人口變動情況,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托兒所和幼稚園等服務機構。
子女教育是屬於剛性需求,《報告》表示,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處於較高水準,在全國整體的教育支出中所占比例也處於較高水準。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和分佈不均衡。
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1年的調查資料,就讀私立學校和重點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別是就讀普通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的3倍和2.5倍。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得到改善的話,「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出生人口增加,將會使這個問題進一步加劇。
《報告》對此提出四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對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二是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三是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四是合理佈局優質教育資源。
【中新網北京 / 湯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指出,根據生育服務需求和人口變動情況,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托兒所和幼稚園等服務機構。
子女教育是屬於剛性需求,《報告》表示,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處於較高水準,在全國整體的教育支出中所占比例也處於較高水準。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和分佈不均衡。
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1年的調查資料,就讀私立學校和重點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別是就讀普通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的3倍和2.5倍。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得到改善的話,「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出生人口增加,將會使這個問題進一步加劇。
《報告》對此提出四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對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二是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三是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四是合理佈局優質教育資源。
【中新網北京 / 湯琪】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