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衡哲:獻給王拓~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

2016-11-21 16:48:49   806

現在民進黨執政,重新恢復總統府音樂會和青年人才庫的培養即可,但願有生之年,都可以看到這些夢想的實現。相信王拓這位老朋友地下有知,一定會很開心。

旅美行醫與從事文化扎根工作30年的林衡哲醫師在民報專欄中指出,現在民進黨執政,重新恢復總統府音樂會和青年人才庫的培養即可,但願有生之年,都可以看到這些夢想的實現。相信王拓這位老朋友地下有知,一定會很開心。至於王拓要負責起草的〈台灣文學文藝復興宣言〉,只有期待他多年來在立法院的文化戰友鄭麗君部長替他圓夢了,更希望蔡英文的「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能在她任內完成,讓台灣成為文化掛帥的國度。

文章全文如下:

與王拓的一段文學情誼

2016年5月13日下午三點到五點半,在遠景出版社發行人葉麗晴女士主持的飛頁書餐廳,我跟認識三十年的老朋友王拓暢談兩個半小時。

我因為大學時代翻譯過《羅素傳》,催生過新潮文庫,王拓從新潮文庫獲得不少文學的養分,因此他很早就聽過我的名字。我在1968年就出國行醫,1970年代初期我的醫學院朋友們創刊《健康世界》,邀請王拓當業務經理,那時我就經常聽過他的名字。1977年台灣文化界發生轟動一時的「鄉土文學論戰」,那時王拓寫了一篇擲地有聲的歷史性文章〈是現實主義文學而不是鄉土文學〉,這篇文章對我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開始會分別「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的不同,也開始大量投入台灣三十年代文學的研究,並與張恆豪共同主編「復活的群像:台灣三十年代作家列傳」;而島內的王拓則積極參加黨外的民主運動。

1980年王拓與楊青矗這兩位作家,因美麗島事件而入獄四年多,我們在海外積極展開救援行動。出獄後,1985年王拓來美國參加聶華苓主持的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返台之前路過洛杉磯,我在洛杉磯的小台北蒙特雷市,給王拓安排一場演講會,才算第一次邂逅了心儀已久的精神上的文化戰友王拓。那天大約有一百多位同鄉參加,他娓娓道出他在島內參加文化運動與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他一流的口才以及生動的人生經驗,感動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心。

我在1997年返台到門諾醫院服務,到今年5月與王拓做最後一次暢談,將近20年間,我只是跟他見過面七、八次面,而且大部分是在文學座談會的公開場所,很少有機會在私底下與他長談彼此的文化理想。印象比較深刻的是,2007年他在誠品書店舉辦「鄉土文學論戰三十週年紀念演講會」,我沒有去參加陳映真那邊的紀念演講會,而全程參與王拓這邊的演講會,那時我才真正了解到七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來龍去脈,跟王拓談了不少台灣文壇往事,收穫良多。

台灣漁民文學的代表性人物

正如王禎和之於花蓮、黃春明之於宜蘭,王拓是永恆的基隆八斗子人,他的台灣寫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金水嬸〉,不但描述他的母親,也描述八斗子的風土人情,是一部台灣文學的經典之作。另外一部小說〈望君早歸〉也是一部感人之作。他在獄中創作的〈台北、台北〉和〈牛肚港的故事〉,也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監獄文學。他甚至在患難時,為兒童文學創作了〈咕咕精與小老頭〉。此外,1978年9月15日他寫出〈黨外的聲音〉,甚至普遍流傳到海外同鄉之間,對海外同鄕台灣意識的覺醒貢獻厥偉。

在鄉土文學論戰時,王拓是本土派的一員猛將,他那篇〈是現實主義文學而不是鄉土文學〉,對余光中借刀殺人的〈狼來了〉,做最有力的反駁。那天我問他:「余光中有沒有向你道歉過?」他回答說:「沒有。」

1987年台灣解嚴開放黨禁後,王拓雖然一度參與工黨創黨,並成立勞動黨,不久仍加入最有本土意識的民主進步黨,從此他便成為最忠貞的民進黨員,曾當過民進黨的國大代表,歷任四屆立委,也出任陳水扁總統的末代文建會主委共110天。那時我也是文建會所屬的行政院文化獎的評審委員,在我的任期內,先後選出郭芝苑、林之助、馬水龍、廖瓊枝、郭雪湖和蕭泰然,成為行政院文化獎的得主。

2008年民進黨總統選舉大敗,王拓本來要回歸他最愛的文學創作之路,卻被蔡英文主席拉去接任民進黨秘書長。在一年多任期內,他成為蔡英文的患難之交,任內不領薪水,推動開源節流,協助蔡主席把民進黨一億五千多萬的債務順利償還。卸下職務後,他開始創作《台灣民主運動三部曲》,並積極協助民進黨在基隆市的拓展,終於在2014年讓民進黨市長林右昌當選,2016年長期擔任王拓助理的蔡適應也當選立委。

最後聚會:暢談未來台灣文藝復興運動

5月13日下午,當我在飛頁書餐廳碰到他時,他跟往昔一樣,充滿生命的活力,講話時也充滿了自信,完全看不出他有心血管的毛病。因為1月16日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蔡文英5月20日即將就任總統,他對蔡英文也充滿了期待,他認為民進黨再度執政,這次一定不能辜負選民的期待,一定要做好。他對他的文化與政治戰友:文化部長鄭麗君也充滿期待,看好她是蔡英文內閣的亮點。

王拓特別對蔡英文在競選時提出的口號「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有高度期待,他知道我從大學時代,催生「新潮文庫」,就有推動「台灣文藝復興」的理想,因此要我想一些點子給新政府,共同來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他三度提到要帶我去見他的文化戰友鄭麗君,商討如何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題性,以及推動台灣文藝復興之夢。

那時我建議,我6月回美國過暑假,10月返回台灣,屆時可以在飛頁書餐廳成立民間的「台灣文藝復興社」,同時我也向王拓建議,先從文學、音樂、美術三方面著手,來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並由他來起草〈台灣文學文藝復興宣言〉;因為我對音樂比較熟悉,由我起草〈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至於美術方面,邀請林曼麗、謝里法、蕭瓊瑞等美術專家共同起草〈台灣美術文藝復興宣言〉。在如何「打造台灣文藝復興新時代」的見解上,我倆的看法不謀而合,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最後我問王拓:「在110天的文建會主委任內,你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回答説:「讓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提早完成,是我最難忘的事。」臨别時我又問他,目前最大的夢想是什麼?他回答説:「我目前正在創作小說:台灣現代民主運動三部曲,希望完成後能夠拍成電影或連續劇,讓年輕一代瞭解,我們曾經走過的路,並珍惜我們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

馬水龍與王拓都是基隆之光

最可惜的是,因為6月4日在南加州有「曾宇謙小提琴演奏會」,我今年提早返美避暑,而錯過了跟王拓一起去見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共同探討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機會。完全沒有想到5月13日見面時生龍活虎的王拓,不過三個月(8月9日)竟因心肌梗塞而病逝於士林的新光醫院,走完多彩多姿的72年又7個月的人生。

綜觀王拓的一生,他在台灣寫實主義文學的地位,可能更高於他在台灣民主運動史的地位。對於這位患難之交王拓的離去,蔡英文表示:「讓人哀慟不捨,他為台灣不斷努力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引以跟隨的典範。」文化部長鄭麗君則說:「就任部長前後,數次拜訪王拓,請益文化政策。6月底時,聽王拓談到正在推動的文化工作及寫作計劃,沒有想到他會突然遠去,他的逝世是台灣社會的重大損失。」

2015年5月2日台灣損失了一位作曲大師馬水龍,2016年8月9日又損失一位台灣漁民文學代表性人物的文學大師王拓。他們兩位都是代表台灣文化之光的基隆之子,希望將來透過鄭麗君、林右昌、蔡適應等人的共同努力,基隆能隆重紀念這兩位台灣音樂與文學的傑出人物。

9月6日王拓的告別儀式在台北舉行時,民進黨老、中、青三代重要人物幾手全部到齊,連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王金平、蔡正元都來了。可惜文學界的人士受邀參加的不多,象徵民進黨仍是政治掛帥的政黨。在告別式中,蔡英文總統充滿感情的語氣說:「在病榻上他告訴我,新政府一定要跟過去不一樣,要做得成功,他的叮嚀我會記在心上。新政府會堅持改革,無悔付出、不忘初衷,請王拓先生不要惦掛。」誠如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説:「王拓是民進黨的防腐劑。」而且民進黨中像王拓這麼瞭解和重視文化,並且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政黨的利益之上的人並不多,他是蔡英文和鄭麗君的良師益友,他的去世確實是國人的重大損失。更難得的是昔日的立法院政敵洪秀柱和蔡正元,今天都真誠地讚美他是民進黨中的正人君子與理想主義者。

在馬勒與王拓的精神感召下,寫下〈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

8月7日我在瑞士格施塔得(Gstaad)參加「曼紐恩百年纪念音樂會」,聆賞曾宇謙精彩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全場起立鼓掌,正在浸沈餘音繞樑以及瑞士天堂般的美景之際,8月9日網路傳來王拓逝世的消息,頓時讓我的心情「由天堂落入地獄」。幸好四天之後,在瑞士琉森音樂節,與20位馬勒愛樂協會會友,聆賞名指揮查理(Riccardo Chailly)的馬勒第八交響曲(千人),聽完後,我的心情再度「由地獄升到天堂」,證明了「音樂是心靈的良藥」;同時也從馬勒的音樂獲得示:悲傷是沒有用的,努力實現王拓生前未完成的理想,才是我們應當走的路。

王拓逝世一週之後(8月16日),我住進馬勒在1903-06年避暑的Fottinger Hotel,他在此旅館創作了第二交響曲〈復活〉及第三交響曲〈夏日晨夢〉。此地依山面湖,風景如畫,馬勒把此地的絕美山水都寫進他的第三交響曲。就在睡覺之前,我彷彿聽到來自天堂的馬勒聲音,他告訴我說:「我創造了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音樂文藝復興運動,你也應該學習我的精神,回去你自己的國家,催生一個新的音樂文藝復興運動。」

於是就像馬勒創作他的第八交響曲(千人)時,他告訴他的知音弟子荀貝格:「彷彿上主已經在天上替我寫好了,我不過是在地上替他抄下來而已。」同時我也忽然想起我在5月13日答應王拓的事情,加上馬勒的示,因此不到兩小時,我便草擬一篇〈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的大綱。

這時我突然想起,1964年彭明敏教授和他的二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冒生命危險而提出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半世紀以來,他們所提出的三大理想:1.台灣、中國一邊一國;2.重新制定新憲法;3.重新加入聯合國,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十年,仍然一項都還沒有實現,卻無損於他們三人當時的勇氣與犧牲。我希望我的「台灣音樂文藝復興」之夢,能在八年之內獲得實現;因為我這些平凡人的夢,有些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總統時代就已經實現,例如總統府音樂會以及青年音樂人才的培育,只是後來被馬政權取消。現在民進黨執政,重新恢復總統府音樂會和青年人才庫的培養即可,但願有生之年,都可以看到這些夢想的實現。相信王拓這位老朋友地下有知,一定會很開心。

至於王拓要負責起草的〈台灣文學文藝復興宣言〉,只有期待他多年來在立法院的文化戰友鄭麗君部長替他圓夢了,更希望蔡英文的「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能在她任內完成,讓台灣成為文化掛帥的國度。以下是我草擬的〈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的大綱(要說明的是,這只是大綱草案,非正式文字,因此內容不求工整修飾):

〈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大綱草案

1.每年政府或民間基金會提供一千萬元,分別精選當代台灣作曲家10至15位,各創作一首新的作品。

2.台灣西部的台北有國家音樂廳,台中有大都會歌劇院,高雄有衞武營文化中心,唯獨東部沒有一個像樣的音樂廳。因此希望東部有一個類似琉森音樂中心的蔣渭水文化中心,裡面有世界級的音樂廳,一流的美術館以及蔣渭水紀念館。

3.成立台灣夏季音樂節,把全球台灣傑出的音樂家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亞洲水準最高的音樂節,期待有一天與瑞士的琉森音樂節,互相在東西方樂壇各領風騷。

4.恢復總統府音樂會的傳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總統都有舉辦總統府音樂會的傳統,卻被不重視文化的馬英九總統取消掉了。應重新恢復總統府音樂會,並以彰顯台灣作曲家的傑出作品為主,例如可以從這幾年逝世的蕭泰然、馬水龍和李泰祥的音樂會開始。

5.創設台灣音樂博物館:陳列近百年來台灣傑出的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的生平事蹟陳列,讓觀眾覺得台灣確實是有光榮音樂傳統的民族。

6.成立「台灣歌劇:歌仔戲研究中心」和「歌劇研究中心」,在北、中、南部各有一座歌劇院,參考日本和韓國發展歌劇的先例,禮聘曾道雄、簡文彬、呂紹嘉、邱君強等優秀專家,培養本土的歌劇人才,並鼓勵國

人作曲家創作本土的歌劇(例如金希文的台語歌劇《黑鬚馬偕》)。

7.恢復陳水扁總統時代的「青年音樂人才培育計劃」,近幾年在國際音樂比賽得獎者,都受惠於這個計劃,曾宇謙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幸在龍應台做文化部長的時代被取消了,希望鄭麗君文化部長能重新恢復這個計劃。

8.洛杉磯愛樂指揮杜達美的師父阿布魯(José Antonio Abreu)博士1975年在委內瑞拉創立「El Sistema」。指揮家阿巴多、拉圖和男高音多明哥等,都實地參觀過委內瑞拉的「系統音樂教學法」,他們都驚歎委內瑞拉音樂教育的成功,40年來培養出不少世界級的指揮家和演奏家,以及數百個青年學生交響樂團。2012年在杜達美指揮下,在委內瑞拉首府音樂廳,以1400人的空前規模,演出馬勒千人交響曲,展現他們的音樂實力,目前已經有30多國在實踐「音樂系統教學法」。

台灣比委內瑞拉有更好的條件,實行「系統音樂教學法」,建議從小學開始就免費讓學生至少學一種樂器,並在每個學校和城市,成立青少年交響樂團。政府這項投資的報酬率很大,根據過去委內瑞拉的經驗,政府每投資一元,就可以回收一元五角,而且可以培養無數的音樂人才。

9.大量培養音樂會聽眾,鼓勵老人多聽音樂會,以減少老人憂鬱症。輔大校長江漢聲曾寫過文章〈多聽音樂會將會減少老人憂鬱症〉,我很同意他的看法;另一方面聽音樂會的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教育部和文化部必須合作,鼓勵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至少一年聽兩場音樂會,由企業贊助或政府編預算,讓學生可以免費或低廉價格聽音樂會。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票沒有賣完時,便以優惠價格賣給學生和65歲以上的老人,值得參考。

10.用音樂實現文化外交的理想。音樂是國際的語言,而且不必花費太多,就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2016年4月,我隨「國台交」到新加坡聽了兩場精彩的音樂會,國台交演出馬水龍〈梆笛協奏曲〉(陳中申主奏),以及曾宇謙演出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都獲得新加坡聽眾的起立鼓掌,讓新加坡人對台灣近年來的音樂成就耳目一新,而且很多非台灣邦交國的大使(如以色列大使、泰國大使等),也都來聆聽音樂會。

又如1996年「台加文化協會」邀請溫哥華交響樂團,全場演出台灣作曲家的作品。那時節目單上,李登輝總統的照片和加拿大總理的照片並例,溫哥華各界多位重要人士出席,聆聽蕭泰然、馬水龍和金希文的作品,而且三位作曲家全部現身舞台;加上台灣獨奏家林昭亮和陳中申,那真是一場歷史性的盛會,讓台加聽眾永難忘懷,也是文化外交上的一次勝利。

(2016年8月16日寫于奧國亞特湖邊的Fottinger Hotel,馬勒曾在此旅館創作第二、第三交響曲)

文章來源:民報/獻給王拓~台灣音樂文藝復興宣言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