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無意推動軍事互信 中方正視現實非壞事

2011-07-26 13:55:59   1731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7日刊出評論說,經過陳炳德訪美、梁光烈與蓋茨在新加坡的會晤,再到此次馬倫訪華,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7日刊出評論說,經過陳炳德訪美、梁光烈與蓋茨在新加坡的會晤,再到此次馬倫訪華,中國亦終於認識到,美方並沒有認真看待中美建立 新型軍事關係的戰略定位,更遑論予以積極推動。對中方而言,能夠認清現實並正視、接受現實,並非壞事。今後中方亦可根據此次穆倫訪華的結果,更加務實的判斷和處理中美軍事關係。

文章摘編如下:

結束訪華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15日在東京表示,美中兩國在軍事問題的看法迥異,兩軍建立 互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雙方差異十分明顯,存在很大隔閡。同一日,新華社亦發表評論文章,標題亦是:《穆倫走了,中美兩軍建立戰略互通道路猶長》。由此不 難看到,中美兩國如今皆能正視現實: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新型軍事關係,絕非易事。

對美國而言,不過是透過穆倫訪華,再次確認了這樣的認識。因為美國從來都對中美兩軍建立能否建立尊 重、互信、互惠的新型關係持懷疑態度,許多改善兩軍關係的舉措都是不妨一試的做法,並沒有真正提到致力於建立新型軍事關係的戰略定位。美國很清楚,只要它 不放棄對台售武,中美兩軍就不可能建立任何真正的互信、互惠關係。因此,穆倫不得不強調雙方之間存在很大的隔閡,為此行難以推動雙方建立新型軍事關係找借 口。

對中國而言,能夠認識到中美兩軍建立戰略互通道路猶長,多少有點痛苦與失望。因為在陳炳德5月訪美 時,中國軍方曾經高調宣稱,主要目的就是將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體現到兩軍的關係中,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並認為建立這一新 型軍事關係的時機已經成熟。

然而,經過陳炳德訪美、梁光烈與蓋茨在新加坡的會晤,再到此次穆倫訪華,中國亦終於認識到,美方並沒 有認真看待中美建立新型軍事關係的戰略定位,更遑論予以積極推動。之前相信美國接受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定位的看法是一種錯覺。加上美方不願在放棄對台售武問 題上做出任何承諾,近期又在南海問題上小動作甚多,中方亦不得不改口風,為中美建立新型軍事關係降溫。

其實,對中方而言,能夠認清現實並正視、接受現實,並非壞事。今後中方亦可根據此次穆倫訪華的結果,更加務實的判斷和處理中美軍事關係。至於能否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新型軍事關係,亦不妨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

(夏泰寧)

【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hb/2011/07-18/3189470.shtml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