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習近平談話 張志軍:陸願協商解分歧
.jpg)
2016-10-17 10:19:14
1369
針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說兩岸政治分歧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大陸願在「一中」架構內與台灣平等協商,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張志軍撰文說,這體現大陸願以協商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
中央社報導,針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說兩岸政治分歧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大陸願在「一中」架構內與台灣平等協商,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張志軍撰文說,這體現大陸願以協商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
對於台灣今年政局變化,習近平曾說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就可保持良性互動。張志軍認為,這彰顯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既是原則也是善意,有助凝聚更廣泛的力量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對習近平提出「追求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張志軍表示,這一論述強調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對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兩岸實現統一後妥處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近日在中共中央委員會主辦的「求是」雜誌撰文,解讀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提出上述觀點。
習近平曾說,大陸願在「一個中國」架構內就兩岸政治問題與台灣平等協商;大陸了解台灣民眾對參與國際活動的想法和感受,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岸可透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張志軍表示,上述主張體現大陸願透過協商對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和善意,引領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新突破。
談及習近平將「九二共識」比喻成兩岸關係的「錨」和「定海神針」,並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張志軍說,這是「警示」若兩岸共同政治基礎遭破壞,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
對於習近平曾說「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張志軍指出,大陸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近平曾指大陸堅決反對台獨,對於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絕不會答應」。張志軍表示,這劃出了「台灣問題上不容踩踏和踰越的底線」,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強大震懾。
張志軍寫道:「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統一。」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表明,大陸的發展進步始終牽引兩岸關係發展,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為實現和平統一提供雄厚的實力基礎。
對於台灣今年政局變化,習近平曾說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就可保持良性互動。張志軍認為,這彰顯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既是原則也是善意,有助凝聚更廣泛的力量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對習近平提出「追求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張志軍表示,這一論述強調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對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兩岸實現統一後妥處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近日在中共中央委員會主辦的「求是」雜誌撰文,解讀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提出上述觀點。
習近平曾說,大陸願在「一個中國」架構內就兩岸政治問題與台灣平等協商;大陸了解台灣民眾對參與國際活動的想法和感受,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岸可透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張志軍表示,上述主張體現大陸願透過協商對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和善意,引領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新突破。
談及習近平將「九二共識」比喻成兩岸關係的「錨」和「定海神針」,並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張志軍說,這是「警示」若兩岸共同政治基礎遭破壞,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
對於習近平曾說「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張志軍指出,大陸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近平曾指大陸堅決反對台獨,對於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絕不會答應」。張志軍表示,這劃出了「台灣問題上不容踩踏和踰越的底線」,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強大震懾。
張志軍寫道:「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統一。」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表明,大陸的發展進步始終牽引兩岸關係發展,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為實現和平統一提供雄厚的實力基礎。
陸委會籲理解蔡英文論述
自由時報報導,針對張志軍重彈恫嚇台灣舊調,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回應表示,五二○以來,我方始終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釋出最大善意與彈性,對岸須正面客觀看待台灣方面近五個月以來的呼籲與作為,也要「共同付出努力、共同珍惜過去的成果,及共同思索未來雙邊關係改善的可能作法。」
邱垂正提醒北京方面,應再次認真理解蔡總統就職演說及國慶談話中,有關尊重九二年兩會會談歷史事實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務實處理兩岸事務的實質意義,對於兩岸關係發展重要內涵與既有政治基礎,都已有做明確闡述。我方希望對岸與我方展開不設前提的建設性對話。
邱垂正提醒北京方面,應再次認真理解蔡總統就職演說及國慶談話中,有關尊重九二年兩會會談歷史事實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務實處理兩岸事務的實質意義,對於兩岸關係發展重要內涵與既有政治基礎,都已有做明確闡述。我方希望對岸與我方展開不設前提的建設性對話。
張志軍文章全文: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
核心要點:
■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呼籲「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黨和政府一貫的、不可動搖的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獨」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真誠相助,維護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
■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加強各領域交流和人員往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全民族的願望,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歷史責任和神聖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站在國家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根據國內外形勢和台海形勢的發展變化,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對台工作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對台工作邁上新臺階,引領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深刻闡釋民族復興與兩岸前途的密切聯繫,樹立起共圓中國夢這面團結兩岸同胞共同奮鬥的精神旗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廣泛共鳴,成為團結全民族共同奮鬥的宏偉目標和精神旗幟。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離不開臺灣同胞的共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兩岸同胞歷來命運與共,歷史上曾共用民族強盛時的輝煌和榮耀,也曾同蒙民族羸弱時的災難和屈辱。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致使臺灣被外族侵佔,給全民族留下剜心之痛;中華民族奮起抗爭,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臺灣重回祖國懷抱,共用祖國榮光。近代歷史的遭遇深刻啟示我們,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之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呼籲「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論述,紮根于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順應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深刻昭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命運和前景,為兩岸同胞指明共同奮鬥的目標,具有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我們要高舉共圓中國夢的旗幟,緊密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篇章。
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豐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
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係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就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途徑、實現形式、內涵等提出一系列新論述,豐富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
一是闡明實現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內在聯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把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繫起來,賦予對台工作目標新的時代內涵。
二是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指明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明確將「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基本制度安排。
三是明確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既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和平統一,也指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佳之路。
四是對統一後的制度安排提出更具發展性、開放性、包容性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表達了重視臺灣現實情況,尊重兩岸各界意見、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的真誠態度,有利於消除臺灣同胞的疑慮,爭取他們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認同和支持。
五是首次提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一論述突出強調了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增進共同的國家、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不僅對做好爭取臺灣民心工作、扎實推進和平統一進程,而且對兩岸在實現統一後妥處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實現長治久安,具有極其重要指導意義,豐富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的思想內涵。
三、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謀劃對台工作,深化了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是在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係發展經驗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從歷史上看,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始終決定著臺灣的命運前途。國家弱亂則臺灣分離,國家強大則臺灣回歸。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一路走來,跌宕起伏,曲折前行,最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日益成為難以阻擋的歷史潮流。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表明,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始終牽引著兩岸關係發展,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雄厚的實力基礎和可靠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體現了博大深邃的歷史眼光、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和著眼長遠的戰略自信。對台工作貫徹這一思想,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台大政方針,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而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必將為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積累和創造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
四、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內涵
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了深刻論述,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08年後,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處於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期。兩岸關係已經不再處於以前那種激烈衝突、尖銳對抗的敵對狀態。「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台海動盪緊張,兩岸衝突對抗,民眾深受其害;走和平發展之路,謀互利雙贏之道,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
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雙方要管控好矛盾和分歧,避免干擾兩岸交流合作。「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們瞭解臺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想法和感受,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岸雙方可以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些主張體現了我們願意通過協商對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和善意,引領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新突破。
針對今年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臺灣形勢新變化,意涵深刻,針對性強,對於兩岸各界清晰理解我對台方針政策,消除各種擔心疑慮,維護和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揭示「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用形象的語言闡述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兩岸關係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並將「九二共識」比喻成兩岸關係之「錨」和「定海神針」。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警示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習近平總書記清晰闡明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在於其核心意涵。他指出,「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台」。
針對臺灣政局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臺灣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這些論述讓臺灣各界清楚地認識到,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既是原則也是善意,有助於凝聚更廣泛的力量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六、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黨和政府一貫的、不可動搖的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獨」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也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這些講話表達了黨和國家與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台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立場,劃出了臺灣問題上不容踩踏和逾越的底線,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強大震懾。
七、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豐富了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思想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兩岸同胞密不可分的血脈親情和前途命運,提出並深入闡述「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及內涵。他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歷史上兩岸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更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呼籲臺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真誠相助,維護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我們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兩岸一家親」的論述,具有深厚的歷史情感,體現了理解關心愛護臺灣同胞的真摯感情,指明了兩岸同胞處理彼此關係的基本思路,展現了我們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是做臺灣人民工作的重要指標。
八、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途徑。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論述。他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表明了繼續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態度,同時指出了兩岸交流合作要以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為導向。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繼續不斷提升兩岸經濟合作層次和水準。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提出了加強宏觀政策溝通,拓展產業合作,加快擴大雙向投資,深化金融服務業合作,維護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合法權益,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的主張,並強調,兩岸經濟合作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加強各領域交流和人員往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特別是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使青年一代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論述,把握住同胞間以心相交、增進認同這個關鍵,為我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明確了努力目標和方向,對推進國家和平統一大業意義重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對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新突破。面對今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我們要深刻學習、準確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和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決貫徹中央對台工作決策和部署,努力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圖片為資料照】
■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呼籲「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黨和政府一貫的、不可動搖的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獨」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真誠相助,維護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
■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加強各領域交流和人員往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全民族的願望,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歷史責任和神聖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站在國家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根據國內外形勢和台海形勢的發展變化,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對台工作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對台工作邁上新臺階,引領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深刻闡釋民族復興與兩岸前途的密切聯繫,樹立起共圓中國夢這面團結兩岸同胞共同奮鬥的精神旗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廣泛共鳴,成為團結全民族共同奮鬥的宏偉目標和精神旗幟。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離不開臺灣同胞的共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兩岸同胞歷來命運與共,歷史上曾共用民族強盛時的輝煌和榮耀,也曾同蒙民族羸弱時的災難和屈辱。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致使臺灣被外族侵佔,給全民族留下剜心之痛;中華民族奮起抗爭,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臺灣重回祖國懷抱,共用祖國榮光。近代歷史的遭遇深刻啟示我們,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之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呼籲「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論述,紮根于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順應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深刻昭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命運和前景,為兩岸同胞指明共同奮鬥的目標,具有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我們要高舉共圓中國夢的旗幟,緊密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篇章。
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豐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
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係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就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途徑、實現形式、內涵等提出一系列新論述,豐富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
一是闡明實現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內在聯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把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繫起來,賦予對台工作目標新的時代內涵。
二是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指明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明確將「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基本制度安排。
三是明確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既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和平統一,也指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佳之路。
四是對統一後的制度安排提出更具發展性、開放性、包容性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表達了重視臺灣現實情況,尊重兩岸各界意見、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的真誠態度,有利於消除臺灣同胞的疑慮,爭取他們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認同和支持。
五是首次提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一論述突出強調了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增進共同的國家、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不僅對做好爭取臺灣民心工作、扎實推進和平統一進程,而且對兩岸在實現統一後妥處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實現長治久安,具有極其重要指導意義,豐富了國家和平統一理論的思想內涵。
三、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謀劃對台工作,深化了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是在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係發展經驗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從歷史上看,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始終決定著臺灣的命運前途。國家弱亂則臺灣分離,國家強大則臺灣回歸。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一路走來,跌宕起伏,曲折前行,最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日益成為難以阻擋的歷史潮流。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表明,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始終牽引著兩岸關係發展,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雄厚的實力基礎和可靠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體現了博大深邃的歷史眼光、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和著眼長遠的戰略自信。對台工作貫徹這一思想,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台大政方針,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而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必將為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積累和創造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
四、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內涵
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了深刻論述,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08年後,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處於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期。兩岸關係已經不再處於以前那種激烈衝突、尖銳對抗的敵對狀態。「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台海動盪緊張,兩岸衝突對抗,民眾深受其害;走和平發展之路,謀互利雙贏之道,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
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雙方要管控好矛盾和分歧,避免干擾兩岸交流合作。「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們瞭解臺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想法和感受,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岸雙方可以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些主張體現了我們願意通過協商對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誠意和善意,引領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新突破。
針對今年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臺灣形勢新變化,意涵深刻,針對性強,對於兩岸各界清晰理解我對台方針政策,消除各種擔心疑慮,維護和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揭示「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用形象的語言闡述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兩岸關係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並將「九二共識」比喻成兩岸關係之「錨」和「定海神針」。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警示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習近平總書記清晰闡明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在於其核心意涵。他指出,「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台」。
針對臺灣政局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臺灣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這些論述讓臺灣各界清楚地認識到,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既是原則也是善意,有助於凝聚更廣泛的力量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六、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黨和政府一貫的、不可動搖的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獨」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也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這些講話表達了黨和國家與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台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立場,劃出了臺灣問題上不容踩踏和逾越的底線,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強大震懾。
七、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豐富了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思想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兩岸同胞密不可分的血脈親情和前途命運,提出並深入闡述「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及內涵。他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歷史上兩岸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更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呼籲臺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堅持「兩岸一家親」,就是同胞間要真誠相助,維護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我們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兩岸一家親」的論述,具有深厚的歷史情感,體現了理解關心愛護臺灣同胞的真摯感情,指明了兩岸同胞處理彼此關係的基本思路,展現了我們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是做臺灣人民工作的重要指標。
八、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途徑。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論述。他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表明了繼續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態度,同時指出了兩岸交流合作要以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為導向。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繼續不斷提升兩岸經濟合作層次和水準。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提出了加強宏觀政策溝通,拓展產業合作,加快擴大雙向投資,深化金融服務業合作,維護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合法權益,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的主張,並強調,兩岸經濟合作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加強各領域交流和人員往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特別是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使青年一代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論述,把握住同胞間以心相交、增進認同這個關鍵,為我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明確了努力目標和方向,對推進國家和平統一大業意義重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對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新突破。面對今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我們要深刻學習、準確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和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決貫徹中央對台工作決策和部署,努力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