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莎莉佳 17日外圍影響台灣天氣

2016-10-14 09:56:49   362

颱風莎莉佳,中央氣象局預估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較低,但下週一、下週二(17日、18日)台灣附近除了東北風之外,加上颱風外圍雲系影響,東半部地區降雨較為明顯。今天北部及東部降雨機率高,尤其是基隆北海岸、宜蘭及大台北山區可能有豪雨發生,至於中南部則為多雲時晴,僅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北部東部降雨機率高 中南部多雲時晴

中央社台北報導,氣象局表示,今天北部及東部降雨機率高,尤其是基隆北海岸、宜蘭及大台北山區可能有豪雨發生,至於中南部則為多雲時晴,僅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水氣又逐漸增加,加上東北風的環境,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降雨機率將再度提高,尤其是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因地形因素仍有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中南部地區一整天仍為多雲到晴、秋高氣爽的天氣,僅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在山區活動要注意天氣變化。

另外氣象局也提醒民眾,連日降雨,前往山區應注意坍方、落石,非必要也請盡量避免前往山區及溪邊活動。

溫度方面,東北風影響,各地最低溫約攝氏23、24度,早晚都有涼意;白天高溫北部及東北部約26至28度,其他地區高溫約29至32度。

第21號輕度颱風莎莉佳昨晚形成,氣象局表示,因路徑偏南,與東北風產生共伴效應,帶來豪雨的機率也降低。莎莉佳目前位置在鵝鑾鼻東南方,往西移動,研判未來穿過呂宋島進入南海,對台灣不會有直接影響。

不過,颱風外圍雲系在17日、18日還是會為台灣東半部帶來一些降雨,北部及南部也會有短暫陣雨。

颱風莎莉佳 17日外圍影響台灣天氣

中央社報導,颱風莎莉佳,中央氣象局預估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較低,但下週一、下週二(17日、18日)台灣附近除了東北風之外,加上颱風外圍雲系影響,東半部地區降雨較為明顯。

氣象局表示,原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已於昨晚8時形成今年編號第21號輕度颱風莎莉佳,今天清晨2時位於鵝鸞鼻東南方約1180公里的海面上,週末會到呂宋島附近。

氣象局說,颱風莎莉佳下週一、二外圍雲系將影響台灣的天氣,預計颱風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較低,但颱風路徑仍有變數,且是否與北方系統的東北風產生共伴效應仍要看此颱風未來路徑及強度變化。

另外,原位於越南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已經在今天清晨登陸越南北部,前往越南一帶的朋友們要注意此熱帶系統的最新動態。

吳德榮:另有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蘊釀

中央社14日報導,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今天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說,另有一颱風正在菲律賓東方海面蘊釀,模擬結果顯示可能更靠近台灣,但因是較久的模擬,應持續觀察。

他說,「共伴作用」的強弱要看颱風環流輸送多少暖溼大氣;東北季風強度及其與暖空氣的溫差;形成的滯留鋒停留在北台灣時間長短。

吳德榮表示,從氣象局14日凌晨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度颱風莎莉佳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向西轉西北西進行,16日將快速穿過呂宋島南部進入南海。

他說,從最新(13日晚間8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式模擬16日晚間8時天氣圖綜合觀察出:就「共伴作用」條件而言,莎莉佳距台灣甚遠,環流僅能輸送少量溼暖空氣到台灣附近;台灣附近無新加入較乾冷東北風;已失去乾冷特性的東北風及偏弱溼暖空氣,很難形成停留在北台灣的滯留鋒。

吳德榮表示,莎莉佳帶來的天氣,與典型「秋颱」相去甚遠。不過,東北風及少量暖溼空氣受台灣地形舉升作用,在東半部及北部仍易降雨,有時會有較大雨勢,但與典型「共伴作用」比較,降雨強度及持續性相去甚遠,降雨分布也大不相同。

他說,今年是超級聖嬰後1年,上半年無颱風,與西元1983、1998年(超級聖嬰後一年)特徵類似,但下半年颱風活動完全不同。自7月1日到10月13日共105天,已有21個颱風生成,平均每5天就有一個颱風生成,一直維持在很高頻率。整年颱風生成數在1983年有23個、1998更只有17個,今年恐會大不相同。「超級聖嬰」雖是長期預報很重要的參考因子,但不適宜「過度的詮釋」,事實上每個「超級聖嬰」都不一樣。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網站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