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神秘工事 傳是預警雷達陣地

2016-10-03 12:57:01   977

我國在南沙太平島建設新國防專案建設,在Google Earth衛星照片下,呈現奇特的結構體,引發國內、外媒體猜測。

太平島西北側沿岸一座半圓形主體,前方有四個貌似大型「消波塊」的建物日前曝光,引發外界諸多揣測。雖國防部、海巡署皆以「機密」為由,不願證實該建築用途,但據傳該設施是防空雷達陣地,可監控中國永暑礁、渚碧礁等地的一舉一動;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30日受訪時僅說「沒有評論」,海巡署也表示「不予評論」。

聯合報報導,我國在南沙太平島建設新國防專案建設,在Google Earth衛星照片下,呈現奇特的結構體,引發國內、外媒體猜測。根據國防部近期公開發布的「南沙營區設施工程」採購標案顯示,中山科學研究院正在太平島埋設「L-波段(L-BAND)信號電纜」,並建設供電機房,而國軍現役屬於L波道的雷達,為空軍一般稱為「安宇雷達」的美製AN/TPS-117機動遠程預警雷達。

太平島部署這型雷達後,包括中共渚碧礁、永暑礁新建機場起降的軍機、周邊空域動態、導彈操演,將都在太平島的監控範圍內,相關雷達情資能透過衛星系統將即時回傳台灣本島。不但國軍「衛疆計畫」將因此「即時化」,太平島也可望成為台美合作「博勝案」的一環。

對此,國防部表示,涉及軍事部署的資訊,國防部向來不予評論。而因雷達運作需要大量電力,據了解,國防部已要求海巡署提升島上太陽能發電能量來因應。

太平島的國防專案建設在6月份完工後,中科院7月中透過公開官版的採購資訊網,繼續對一項「南沙營區設施工程」進行公告招標作業。

這項招標內容,除要求承商在太平島陸岸建設一個RC結構基座外,另外還要裝設不斷電系統等電氣設施,並特別要求須埋設「L-波段(L-BAND)信號電纜」。招標公告特別律定,「不得以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地區之產品交貨」。

而遍查國軍現役屬於「L波段」訊號的裝備,正是空軍向洛克希德馬丁採購的AN/FPS-117與機動型AN/TPS-117雷達。據指出,太平島西北側海際這處由四座三爪型巨大平台結構鞏衛的半圓型陣地,就是提供預警雷達機動進駐所用。

據了解,安宇機動雷達進駐平台需要精確的水平,因為水平一旦不準確,搜索目標的精度就會產生誤差,長期下來也會造成雷達旋轉軸偏移。而太平島西北側海岸,岸流造成嚴重沙灘流失,興建雷達平台,設計必須鞏固平台基座穩定水平;四座延伸入海近兩層樓高的結構體,即屬於一種強化平台,與岸際的半圓型陣地,都是同一個混凝土結構,退潮時就可見相連的基座。

四座三爪型的強化平台,不但可以發揮消波塊的功能,破壞岸流,鞏固陣地基座不被侵蝕維持水平。平台頂端也可機動進駐小型火砲,充作防空或制海之用,護衛運作中的預警雷達系統。

至於為何選定這處地點部署雷達?AN/TPS-117雷達屬於都卜勒3D雷達,最大搜索高度可達30公里,最遠偵搜距離則達到370公里,部署太平島西北側海岸,向右可監控64公里外的渚碧礁,向左則可監控185公里的永暑礁,中共已在兩地興建機場,有頻繁的空中軍事活動,未來將都在太平島的監控範圍下。

國軍針對太平島預備有「衛疆計畫」,但島上過去除了海岸巡防署可搜索12浬海面的商規雷達外,向來缺乏長距離偵搜的裝備,可提供預警情資。預警雷達進駐後,國軍規復太平島的作戰計畫將擁有即時化資訊,衡山指揮所將能監控太平島周邊空域情資。

預警雷達可望進駐太平島 台美南海軍事合作首部曲?

據聯合報消息,代號「安宇計畫」向美所採購的11套預警作戰雷達,在2009年就已經成軍,隸屬空軍戰術管制聯隊,包括7套AN/FPS—117雷達和4套AN/TPS—117機動式作戰雷達。由於這型雷達是台美共同建構聯合作戰管制系統「博勝案」的一環,未來不管是機動或永久部署在太平島,都引發外界對兩國在南海進行秘密軍事合作的想像空間。但雷達運作需要大量電力,雖然中科院七月招標在太平島建置不斷電系統等電力設施,但當地發電能量有限,海巡署已計畫提升島上太陽能發電能量。

太平島這處雷達平台陣地,是在今年初國民黨執政時馬政府任內,由國防部秘密建設,在520前完工,並不在海巡署「太平島基礎交通整建工程」的工項裡;蔡政府執政後,中科院又在七月為雷達所需雷達訊號傳輸管線與不斷電設施進行招標。

據了解,太平島以柴油與太陽能併聯發電,柴油發電能量,原本就有三分之一備援的空間,海巡署已接獲相關請求,要求強化太平島太陽能光電設施發電能量,由原佔島上發電力16%,設法提升到40%,並確認電力儲能電池設施。而近期海巡署巡弋南海的碧海專案,每月提升到三航次,幾乎每航次都有海軍艦艇隨同,並靠泊太平島碼頭登島,島上軍事人員活動頻繁。

過去數年來太平島建設稍有風吹草動,美方均曾透過外交管道關切,要求說明,態度十分嚴峻。但此次島上新軍事陣地藉由Google Earth曝光後,美方紋風不動,顯見我國建設雷達陣地,計畫將預警雷達部署太平島,事前即與美方達成共識,而「博勝案」是台美合作讓兩軍可兼容互聯的三軍聯合作戰戰場即時圖像系統,這套雷達系統是其中一環。

「安宇計畫」建構的雷達系統,用途在於戰時任一個管制中心受損,可透過其他管制中心自動化接替,主角就是這11套雷達,而其中4套機動型雷達,可移動部署。在歷次漢光演習實兵操演階段中,都可見這型雷達機動推進到軍方建設有平穩高台的海際預備陣地。

根據軍方資料顯示,AN/FPS—117雷達包括機動型在內,最大搜索高度近30公里,能有效探測和識別9.26公里到370公里範圍內的飛機。不但可為在周邊作戰的戰機提供導航輔助和戰術控制,這種主動相位陣列天線的三維長程搜索雷達,還能偵搜各式對海、對空的導彈活動,透過衛星將雷達情報傳送給本島的空軍寰網系統與衡山指揮所。

而機動型的AN/TPS—117雷達,可由空軍的C-130運輸機載運,4個小時內自本島飛抵太平島,按目前空軍的訓練,一個6人小組在1個多小時內即可在陣地完成雷達裝配,且1名技術人員就能負責維修。但雷達未來是採機動或永久進駐,還需要確認。

目前空軍運用機動型的AN/TPS—117雷達,為確保衛星通訊安全,通常會搭配國軍制式的「天頻車」,確保雷情傳遞安全,但整個系統須耗用大量電力,為長期運轉,中科院需建設穩定的供電系統與平台陣地,這也是中科院今年在太平島積極施工目的。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