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歌頌什麼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了
.jpg)
2016-05-09 17:39:19
7448
如果我們把「一年勞動三百六十五天」作為一種應該鼓勵的光榮和榮譽,那麼,這種榮譽在我們的社會裏很難分配得公正。
「你一年工作多少天?」這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問坐在他面前的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這是誘導性的問話,需要得到的回答是彩排過的,所以,你一會定會聽到一個符合節目要求的答案。
「三百六十五天。」穿著樸素工裝的五十來歲男人靦腆地回答。
「一年一天都不休息?」這裡該強調一下,主持人故意重複。
「不休息!」……節目就這樣一來一去地進行著。
這不是什麼新聞,年年都在重複。主持人也無精打彩,甚至沒有顯示出常常需要的那種誇張,哇塞你太了不起了什麼的。我和朋友在茶館坐著,懶心無腸地看到這個電視畫面。
說是不經意,但忽然有點觸動。我漫不經心地想,那位男主持人,印象中據說是學過法律專業的,以前還主持過一個「說法」的節目,他會不會從法律角度考慮一下,「一年一天都不休息」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如果你覺得這是好事,「值得學習」,那麼你要不要學給我們看看,你們全家都去學吧。不開玩笑地說,要證明這個節目之導向不人性,就這麼簡單:假設你的父兄年老體衰還處於這樣的勞動中,你會不會擔憂。當然,我知道這不過做節目,一份工作,那不代表他的價值觀。.jpg)
「三百六十五天。」穿著樸素工裝的五十來歲男人靦腆地回答。
「一年一天都不休息?」這裡該強調一下,主持人故意重複。
「不休息!」……節目就這樣一來一去地進行著。
這不是什麼新聞,年年都在重複。主持人也無精打彩,甚至沒有顯示出常常需要的那種誇張,哇塞你太了不起了什麼的。我和朋友在茶館坐著,懶心無腸地看到這個電視畫面。
說是不經意,但忽然有點觸動。我漫不經心地想,那位男主持人,印象中據說是學過法律專業的,以前還主持過一個「說法」的節目,他會不會從法律角度考慮一下,「一年一天都不休息」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如果你覺得這是好事,「值得學習」,那麼你要不要學給我們看看,你們全家都去學吧。不開玩笑地說,要證明這個節目之導向不人性,就這麼簡單:假設你的父兄年老體衰還處於這樣的勞動中,你會不會擔憂。當然,我知道這不過做節目,一份工作,那不代表他的價值觀。
.jpg)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歷,正是為了紀念一百多年前美國勞工爭取休息權,爭取更多休息時間。今天,這些權利通常已經不是問題。如果你承認國際勞動節,就應該尊重勞動節的內涵。其實,在漢語的詞典裏,休息權也是被表述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的。那麼,當有人的基本權利受到侵犯,當我們知道同在一片藍天下,有人一年到頭得不到一天休息,我們為什麼不對這樣的勞動者寄予同情,為什麼不向國家保護部門舉報,不幫助他去維權,反而對他大加讚賞,鼓勵他「繼續奉獻」呢?進一步說,憑良心,我們還應該拒絕購買這樣的勞動成果。
如果我們把「一年勞動三百六十五天」作為一種應該鼓勵的光榮和榮譽,那麼,這種榮譽在我們的社會裏很難分配得公正。我們知道,中國的農民,在人民公社時期,固然是農忙農閒戰天鬥地,沒有休息日之說,後來,土地分包,可以自行安排時間,但也是「永遠不退休」的,城鎮職工五十五或六十歲以後可以不再勞動,但農民八十歲都得勞動,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全是在人民公社勞動過的,依照現在的電視上表彰的標準,他們個個該上電視受「無私奉獻」表彰。六十歲左右,包括六十歲以下的農民,大多在城鎮做農民工和做過農民工,他們也是一年「奉獻」三百六十五天的。那麼,這個群體也是個個該受到鼓勵和表彰。.jpg)
如果我們把「一年勞動三百六十五天」作為一種應該鼓勵的光榮和榮譽,那麼,這種榮譽在我們的社會裏很難分配得公正。我們知道,中國的農民,在人民公社時期,固然是農忙農閒戰天鬥地,沒有休息日之說,後來,土地分包,可以自行安排時間,但也是「永遠不退休」的,城鎮職工五十五或六十歲以後可以不再勞動,但農民八十歲都得勞動,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全是在人民公社勞動過的,依照現在的電視上表彰的標準,他們個個該上電視受「無私奉獻」表彰。六十歲左右,包括六十歲以下的農民,大多在城鎮做農民工和做過農民工,他們也是一年「奉獻」三百六十五天的。那麼,這個群體也是個個該受到鼓勵和表彰。
.jpg)
這樣一來,電視一年到頭都得給農民佔領了。這當然不行,實際上我們的新聞有一套選取標準。一般來說,標準有兩個,一是身份標準,即非農民,國家在編職工,或雖不是在編職工,是農民工,但實際在國家職工的體制裏工作,由於身份的差別,他必須付出更多,而領取更少(一般不是少得多)的報酬。這樣的人,往往容易磨煉出一副很「基層」的面容,適合新聞特寫,可以被選取。身份以外,是工種,例如,某些工作,本身節假日離不開,必須值守,國家規定了三倍工資的補償,這個規定本身就意味著,沒有人是活該犧牲法定假日去工作的,如果不用金錢去購買這種勞動,就用休息日換休息日去換。但媒體卻會故意隱瞞這些情況,尤其是電視,它們借助畫面,主持人聲情並茂,感天動地地讚揚被隱瞞重要情節的報導物件,因為他們必須要符合「奉獻」的標準。
其實,在科學社會主義教材裏,「市場經濟」還是一個非法辭彙的時期,關於勞動的章節,也講到了休息權,認為休息是「勞動者為保護身體健康和提高勞動效率而休息和休養的權利。其目的是保證勞動者的疲勞得以解除,體力和精神得以恢復和發展;保證勞動者有條件進行業餘進修,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和文化水準;保證勞動者有一定的時間料理家庭和個人的事務,豐富自己的家庭生活」。只不過,這是把休息權作為一種「繼續勞動的權利」,當時的一句著名的話叫作「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這就是把人物化,工具化,結果休息不是「人的權利」,而是人沒有權利休息。.jpg)
其實,在科學社會主義教材裏,「市場經濟」還是一個非法辭彙的時期,關於勞動的章節,也講到了休息權,認為休息是「勞動者為保護身體健康和提高勞動效率而休息和休養的權利。其目的是保證勞動者的疲勞得以解除,體力和精神得以恢復和發展;保證勞動者有條件進行業餘進修,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和文化水準;保證勞動者有一定的時間料理家庭和個人的事務,豐富自己的家庭生活」。只不過,這是把休息權作為一種「繼續勞動的權利」,當時的一句著名的話叫作「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這就是把人物化,工具化,結果休息不是「人的權利」,而是人沒有權利休息。
.jpg)
與傳統計劃經濟相配套的勞動理論還認為,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勞動不再是為了生活,而是人的勞動覺悟空前地提高,以致勞動成為人生的需要。那麼,當前雖然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但正在邁向共產主義,所以勞動是無產階級的光榮本色,一個合格的革命者必須「不計報酬」地奉獻。在今天,這種理論已經讓位於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勞動理論了,沒有人敢公開反對休息權了。但奇怪的是,「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還是沒能在法律關面前打住,人們還在麻木不仁,新聞機構還在習慣性地鼓勵。只有兩種例外的情況:一是偶爾有些特別彰顯「人性化」的新聞裏,出現了尊重休息權的消息;二是國家旅遊部門,一直在為公民的假日花心思(哈哈)。
必須承認,休息權不僅合理合法,而且是人生和人性之的要求。馬克思對勞動的研究,得出了「勞動異化」的理論。這套理論有很學究化的表述,這裏不便引述。但簡單地說,它包涵無休止的沒有權利的勞動,就是奴隸的勞動的意思。西方先哲還說過,有休息才有思考,才能恢復因重複的勞動而造成的人的「機械的部分」,才有理性的生活,所以,一個社會應該給人們提供經濟保障和閒暇時光。否則,人就變成了工具。那麼,休息權可以表述為「不休息,不是人」。
作者何三畏,《南方人物週刊》主筆,資深評論員。他報導了「地溝油」 的「 政治正確」 、富士康與「全國平均自殺率」、中國特色的愛情市場、讓勞動者的痛苦有地方申告等文章,引起廣泛關注。
本文摘自互聯網原創專欄騰訊《大家》(http://dajia.qq.com)。《大家》微信號:ipress掃描以下二帷碼查看更多文章。.JPG)
必須承認,休息權不僅合理合法,而且是人生和人性之的要求。馬克思對勞動的研究,得出了「勞動異化」的理論。這套理論有很學究化的表述,這裏不便引述。但簡單地說,它包涵無休止的沒有權利的勞動,就是奴隸的勞動的意思。西方先哲還說過,有休息才有思考,才能恢復因重複的勞動而造成的人的「機械的部分」,才有理性的生活,所以,一個社會應該給人們提供經濟保障和閒暇時光。否則,人就變成了工具。那麼,休息權可以表述為「不休息,不是人」。
作者何三畏,《南方人物週刊》主筆,資深評論員。他報導了「地溝油」 的「 政治正確」 、富士康與「全國平均自殺率」、中國特色的愛情市場、讓勞動者的痛苦有地方申告等文章,引起廣泛關注。
本文摘自互聯網原創專欄騰訊《大家》(http://dajia.qq.com)。《大家》微信號:ipress掃描以下二帷碼查看更多文章。
作者介紹
-
騰訊· 大家
中文互聯網第一輿論場——彙聚中文圈最優秀的作者,關注兩岸三地甚至世界前沿,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觀點,最值得閱讀的文章。http://dajia.qq.com/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